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A卷 ---- 精校解析Word版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A卷 ---- 精校解析Word版

ID:31584884

大小:18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14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A卷 ---- 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A卷 ---- 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A卷 ---- 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A卷 ---- 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A卷 ---- 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A卷 ---- 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今天,

2、我国倡导“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对于“以德治国”,我们可以从儒家传统文化中吸取的有益思想是A.民本思想B.“和为贵”和“仁”的思想C.“有教无类”的思想D.“天人感应”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3.“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

3、”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4.冯友兰先生说,在一个社会从一种社会制度转向另一种社会制度的过渡时期……旧的统治思想已失去了统治的地位;新的统治思想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中的各个阶段或代表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地有机会提出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并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理论化。下列现象(或思想)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B.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C.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D.宋明理学5.秦汉之际,儒家经典多佚。汉代儒者将流落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经典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整理下来,便是今文经,大一统、更化改制、兴礼诛贼等是其阐发的

4、主要主张。据此可知,汉代今文经学A.接续了孔孟的道统思想B.形成了训诂考证的治学学风C.适应了社会治理的需要D.奠定了儒家信仰的理论基础6.自秦始皇泰山封禅以来,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帝王均到泰山举行封禅活动,“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五经通义》)。这说明A.君权神授观念不断深化B.君主治国理政思想的宗教化C.君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D.儒学思想成为主流7.“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最能体现这句话的意思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C.“春秋大一统”D.三纲五常8.魏晋时期势力极盛的门阀士

5、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他们有的主张自然是本,名教(儒学)是末;有的更是猛烈地批判名教礼法。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思想格局的重大变化B.集权政治的控制力减弱C.社会精神信仰的全面缺失D.面临重建封建信仰的任务9.宋代某理学家说:“治道亦有从本而言,亦有从事而言。从本而言,惟从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由此可知该理学家A.强调培养个人社会责任感B.主张强化封建等级秩序C.认为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D.吸收了道家的治国思想10.杜甫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极大提升,苏轼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曾说:“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这

6、反映了宋代A.人物评价标准逐渐统一B.文学欣赏渐趋于世俗化C.诗人地位由评论家决定D.理学思想影响人物评价11.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A.经济的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经济转型加速思想近代化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12.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这表明在政治上他主张A.主权在民B.君民平等C.反对君主专制D.实行君主立宪13.李贽反对把孔

7、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供奉孔子,由此可见,李贽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这在当时A.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B.背离了儒家的思想C.开启了经世致用之风D.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14.明朝作为驱逐“外族”而重新恢复的汉族政权,大力扶持儒家学说。清朝作为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学也十分重视。明清统治者对儒学的这一态度主要是为了A.继承华夏正统B.巩固政权统治C.维持儒学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