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版数学高一上4.2《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word教案2篇.doc

上海教育版数学高一上4.2《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word教案2篇.doc

ID:31624920

大小:26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6

上海教育版数学高一上4.2《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word教案2篇.doc_第1页
上海教育版数学高一上4.2《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word教案2篇.doc_第2页
上海教育版数学高一上4.2《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word教案2篇.doc_第3页
上海教育版数学高一上4.2《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word教案2篇.doc_第4页
上海教育版数学高一上4.2《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word教案2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教育版数学高一上4.2《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word教案2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题:指数函数1教学目的: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并能正确作出其图象,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引例(P57):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1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y与x的函数关系是什么?分裂次数:1,2,3,4,…,x细胞个数:2,4,8,16,…,y由上面的对应关系可知,函数关系是.在中,指数x是自变量,底数2是一个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量.二、新授内容:1.指数函数的定义:函数叫做指数函

2、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定义域是R。探究1:为什么要规定a>0,且a1呢?探究2:函数是指数函数吗?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函数y=,y=,的图象.列表如下:x…-3-2-1-0.500.5123…y=…0.130.250.50.7111.4248…y=…8[]42[1.410.710.5[0.250.13…我们观察y=,y=的图象特征,就可以得到的图象和性质。a>100时,y>1;x<0时

3、,00时,01.(5)在R上是增函数(5)在R上是减函数三、例题:例1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1年剩留的这种物质是原来的84%,画出这种物质的剩留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并从图象上求出经过多少年,剩量留是原来的一半(结果保留1个有效数字)。分析:通过恰当假设,将剩留量y表示成经过年数x的函数,并可列表、描点、作图,进而求得所求。解:设这种物质量初的质量是1,经过x年,剩留量是y。经过1年,剩留量y=1×84%=0.841;经过2年,剩留量y=1×84%=0.842;…

4、…一般地,经过x年,剩留量y=0.84根据这个函数关系式可以列表如下:x0123456y10.840.710.590.500.420.35用描点法画出指数函数y=0.84x的图象。从图上看出y=0.5只需x≈4.答:约经过4年,剩留量是原来的一半。例2(课本第81页)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①,;②,;③,四、练习:⑴比较大小:,⑵已知下列不等式,试比较m、n的大小:m

5、:指数函数是中学教材中的一个基本内容,是最重要的初等函数之一;它在反函数概念及对数函数概念的引入和学习中起关键作用;是高中教材中应用于实际最广泛的数学模型。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应用.教学难点:指数函数模型的建立.二、教学目标设计理解指数函数的意义,能描绘指数函数的图像,掌握指数函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实际应用,使学生获得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体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体会指数函数的应用价值.三、教学流程设计设置情境导入→引导探索研究→适时练习巩固→归纳总结提炼

6、→布置课外活动→组织评价回馈四、教学过程设计1.情境设置回忆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底数a越来越大底数a越来越小10y①②③④y=110y①指数函数①,②,③,④的图像,请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a1,a2,a3,a4,0,1六个数.②对指数函数图像的整体再认识.③揭示指数函数图像特征与底数的依赖关系.2.探索研究①提供生活中符合指数函数关系的丰富背景。②研究以下问题第88页例4——放射性物质的残留量问题.③研究以下问题第88页例5——存、贷款利率问题.④研究以下问题第89页例6——人口增长问题.3.演练反馈第90页练习

7、4.2(2)(进行简单分析,得到数学模型即可).说明:①可以将练习问题分别搭配在例1,例2,例3上以此完成,起到减低难度,逐步提高的目的.②可以让学生充分列举生活中遵循指数函数规律的其他现象和事实.4.总结提炼①应用的领域②应用的方法、步骤③模型的计算技巧五、教学评价设计①继续完成课内没有完成的练习.②习题4.2——A组第7题;B组.六、教学设计说明①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是引起“探究”的逻辑起点,问题情境应具有足够的吸引力②活动的控制要有张有弛,做到高潮迭起,否则会使课堂“有效思维”量减少]③由于书上现成的结论对学生的探究

8、会造成实质性干扰,所以探究性教学需不需要预习呢?(可能的结论是:概念性、初始性的课不预习有利于探究,其他悉听尊便)④在指数函数的性质探究过程中,学生归纳出了大量的结论,很多是课本上没有的,有些可以说是真知灼见,也颇有用处,该给这样的结论以什么样的地位或“身份”呢?(我的办法是给它们命名——就用发现者的名字——如指数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