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绿地建植技术初探

海绵城市绿地建植技术初探

ID:31645289

大小:5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6

海绵城市绿地建植技术初探_第1页
海绵城市绿地建植技术初探_第2页
海绵城市绿地建植技术初探_第3页
海绵城市绿地建植技术初探_第4页
海绵城市绿地建植技术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绵城市绿地建植技术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海绵城市绿地建植技术初探深圳市真和丽牛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摘要:通过梳理海绵城市(LID)的源起和我国提出的时代背景,探析雨洪治理、弹性城市、牛态城市、低碳城市、低影响开发模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与科学内涵,认为海绵城市建设与雨洪治理息息相关,海绵城市与牛态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存在理论递进的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海绵城市的理念与思想具有先进性、持续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在保障城市水牛态安全基础上,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传统观念的转变和城市群现代化开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借鉴我国古代和国内外UD建设经典成就上,研究海绵城市理念的内容目标、技术方法、构建途径及实施策略,探索中国特色的U

2、D试点经验模式与案例归集成效,指出UD建设中存在的误区以及应注意规避的问题,并展望其新兴发展趋势,为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断积累经验,对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引导我国海绵城市的构建都极具积极而重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海绵城市,绿色街道,雨水径流一、海绵城市的提出背景及其内涵特征(-)“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背景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从一个农业大国迈入一个城市化的工业大国[6]o快速城镇化进程可伴随着一系列积极作用的呈现,如城乡人口转化、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及其成果转化等,然而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往往忽视了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和谐关系,打破了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进程

3、的均衡态势。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群的兴起,当今中国正面临着城市雨洪、城市内涝、雾霾污染、水系污染、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枯竭、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一系列严重生态问题。由于屋面、道路、地面等设施建设导致的下垫面硬化,70%一80%的降雨形成径流,仅有20%—30%的雨水能够入渗地下,破坏了自然牛态木底,破坏了自然“海绵体”,导致逢雨必涝、遇涝则瘫、城里看海和雨后即旱、旱涝急转、逢旱则干、热岛效应,带来了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北方城市几乎“有河皆枯”,南方城市几乎“有水皆污”[7]。恩格斯曾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

4、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8]为应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城市发展挑战,国际上提出以弹性城市为核心展开研究,进行有序的区域性的规划设施建设。因此,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末就纷纷开始了对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模式的应用探索。近年来相继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都明确要求加快推进节水城市建设,将节水纳入城市人民政府考核

5、体系。在相关行业和学术领域对城市雨洪综合管理利用这一先进理念的呼吁和中央政府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生态思想指导下,促使全国各省市纷纷响应出台相关建设计划。2014年底至2015年初全国推选产生第一批16个海绵试点城市,至此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全面铺开,“海绵城市”概念一时风起云涌,成了我国继园林城市、智慧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一系列政策引导的城市理念后出现的城市建设新概念,成了人们视野的新名词新宠儿。可见,“海绵城市”理念正是立足于上述我国的水情特征和应对我国水问题的突出背景,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提出的。“海绵城市”的吸附效应“海绵城市”最早被澳人利亚研究学者用来隐喻城市对周边乡村人口

6、的吸附效应,例如澳大利亚人口研究学者布吉(Budge)应用海绵来比喻城市对人口的吸附现象[10]。因此,海绵城市建设被称为是低影响设计和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signordevelopment,以下简称LID)。随着近年来城市洪涝灾害的频发,“海绵城市”及其相应的规划理念和方法得到社会各界认同,住建部《指南》以及仇保兴发表的《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4]海绵城市通过渗、滞、幫、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构建低影响开发、具有自然循环的“绿色海绵”雨水系统,使整个城市容易适应新的环境,遭遇水灾害后能够快速恢复,能够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并且不危及其中长期

7、发展。这不仅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还能为综合生态环境带来效益。从这个角度讲,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就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官方文件明确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代表着生态雨洪管理思想和技术从学界层面走向社会管理和应用经济层面,并将在城建实践中得到更有力的推广,从而利于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二、国内外LID研究综述“海绵城市”理念的辨识基础是最佳管理措施(BMPs)、低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