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充中考招生计划政策解读

江苏南充中考招生计划政策解读

ID:31645779

大小:58.4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6

江苏南充中考招生计划政策解读_第1页
江苏南充中考招生计划政策解读_第2页
江苏南充中考招生计划政策解读_第3页
资源描述:

《江苏南充中考招生计划政策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南充中考招生计划政策解读近日,南充市教育和体育局公布了和。为了帮助初中毕业生和家长准确理解考试(以下简称“中考”)及招生政策,现就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予以解答。年中考政策及高中招生与2016年相比有什么变化?答:2017年,南充市中考及高中招生政策与2016年总体上保持一致,只是在以往统一命题、制卷、阅卷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了志愿填报和新生录取全市统一。今年,考试时间提前2天至6月12、130,缩短非毕业年级因高考、中考占用教室的放假时间。2•南充市为什么要实行网上报名、网上填报志愿、网上阅卷和全市统一录取工作?答: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近年来,南充市教育信息化快速推

2、进,建成了市教育城域网、考试数据处理中心和中招平台。实行中考的网上报名、网上填报志愿、网上阅卷和全市统一录取工作,不仅有利于促进教育信息手段的广泛运用,而且有利于促进志愿填报、阅卷、录取等工作的公平、公正,能够充分尊重考生和家长的意愿,SAZ减少不必要的失误等。具体的有:实行中考网上报名,能够较为规范、完整地将考生的个人信息纳入计算机进行管理,利于中考后期相关工作的操作和查证。实行中考网上阅卷,能够提高教师的阅卷质量,能够避免因阅卷教师在统分过程中的失误而造成考生的失分,能够对试卷进行整体分析、试题分析、知识点分析,进而能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指导作用。实行中考网上填报志愿,能

3、够充分尊重考生和家长对就读高中学校的意愿,能够排除受到外界其他因素影响到考生的志愿填报。实行全市统一录取,能够避免个别学校私自招生、强挖生源、扰乱招生秩序和其他违规招生行为发生,能够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促进高中阶段教育持续健康发展。3•今年南充市各普通高中的招生范围是怎么规定的?答: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及民办教育相关法律规定,今年,市直属高中和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南充高中、龙门中学和白塔中学、阎中中学、南部中学、西充中学)以及经批准的民办普通高中(南充一中、南充十中、南充^一中)可面向全市招生录取,县属其他类普通高中在本县(市、区)域内招生录取。4•今年高中志愿是怎样

4、设置的?答:今年高中志愿设置四个批次。第一批志愿:设置一个志愿。报考市直属、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南充高中、龙门中学、白塔中学、阖中中学、南部中学、西充中学)以及报考民办普通高中(南充一中、南充十中、南充■•一中)的考生可在此批次填报志愿。全市初中毕业生均可填报上述9所学校,但不得兼报,只能选取其中1所学校。报考时须注意这9所学校在考生所在地录取的人数有一定比例限制(若是本地高中录取人数不超过学校计划数的10%,若不是本地高中录取人数不超过本地参考人数的1%)。考生填报了第一批次学校的志愿,如未被录取,不影响后面批次学校的录取。第二、三、四批志愿,由各县(市、区)教育局结合本地

5、实际自行设置,各地考生报考当地高中(含省、市级示范高中和一般高中、民办高中)在此类批次填报志愿。如果考生第一批次志愿填报了当地省级示范高中,第二志愿仍然可以填报,报考时要注意各高中学校在每一个批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各考生切记:欲读我市普通高中,必须登陆网报平台填报志愿,否则市教育体育局不得录取,各学校也不得接收未填报志愿的考生。5.考生如何填报普通高中学校志愿?答:考生以身份证号为用户名登陆南充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考试招生网填报志愿。考生和家长根据考生平时学业成绩,结合考生所在县(市、区)所处位置、相关普通高中学校的招生计划等因素进行填报志愿。特别提醒,考生必须妥善保密自己的

6、志愿填报密码,不得轻易告诉别人,以防他人将你的志愿进行篡改。今年,填报志愿时新增手机短信验证码,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确保考生自主选择就读学校的权利。6•今年,我市普通高中如何录取?答:全市的招生录取工作,是依照普通高中学校的招生计划,按考生志愿和学业考试成绩,分县(市、区)分批次录取。录取时不得录取未参加中考、未填报志愿、最低控制分数线下及已按规定程序被录取的考生,一个学生只有一个学位。今年各学校不再招收择校生。7.民办高中志愿如何填报?如何收费?答:南充一中、南充十中、南充^一中经过批准可以面向全市招生。顺庆考生可在第一批志愿和第二批志愿填报南充一中、南充十中,若在第一批被录

7、取(分别为360名、100名),则为统招生,收费和公办高中一样;若在第二批被录取,则为收费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