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乡一体化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浅析城乡一体化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ID:31666032

大小:57.0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6

浅析城乡一体化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_第1页
浅析城乡一体化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_第2页
浅析城乡一体化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_第3页
浅析城乡一体化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_第4页
浅析城乡一体化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城乡一体化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城乡一体化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张琰女青/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摘要】农村公共产品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根木,是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有利于改善农村牛产、生活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体水平偏低、供给结构不合理、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十分突出,己制约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在当前城乡一体化的条件下,只有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向农民与农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才能更好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城乡一体化;供给体制长期以来,由公共资源非均衡配置导致的

2、城乡非均衡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并形成了城乡之间公共产品供给的“差序格局”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还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推动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中指出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配置”。在“人民牛活水平全面提高”目标中,首先强调的就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⑴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指缓解因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地区间矛盾,实现地区间和谐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均等化体现的是一种公平正义的发展理念,与社会主义的木质规定以及

3、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完全一致⑵。所以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同时,统筹公共产品的供给,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实现基础性公共产品的普遍覆盖,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在农村地域范围内用于满足农业发展需要或农民牛产牛活需要的各种具有一定程度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总称。农村公共产品主要涉及: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等。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偏重工业、偏重城市,实行依靠农业积累来发展工业的战略思想,加深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程度。也正是

4、受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导致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也存在着二元结构。城市的公共产品一般由国家提供,而农村的公共产品的供给则多依靠农民自筹资金或“投劳”等制度外的自给自足式的方式来满足。近年来,政府为解决日益凸显的“三农”问题,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已在不断地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和投入,不断地拓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范围。但从总体上来说,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农村公共产品总体供给水平偏低,与城市差距过大。虽然近年来,国家财政支农的投入在总量上是不断增加的,但是支农的比例却是人致呈下降趋势,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农

5、的比重在2000以前都稳定在8%以上,在1998年还达到T10.69%,到2006年已逐步降低到7.85%[3]O这远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的发展需求。(二)农村公共产品出现供给过剩和供给缺位并存的现象。主要体现在:部分公共产品供给过剩,而农民急需的基础性、可持续性的公共产品却严重缺乏。例如:农村交通通讯设施、基础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农业科技推广等。据测算,在直接用于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中,关乎农民基本生存与基本生产的投入仅占13.8%[4]O(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对反映农民真实需求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农村基本公共产品需求的满足

6、率低。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原因分析(-)缺乏城乡一体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随着国家财政和行政体制的改革,中央财政的事权向地方财政的转移,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目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未列入国家财政支出的范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担子就落在了地方财政肩上,某些公共产品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农民自行负担。对于大型的生产性公共产品,若国家财政不予以支持和投入,单靠地方财政是无力承担的。我国长期实行工业偏向型、城市偏向型的发展战略,通过税收、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等方式,将农业的剩余积累大量的转向城市。在农民本身收入缓慢且负担沉重的前提下,这无疑是加重了

7、农民的负担,使其更没有能力和意愿投资于公共产品领域。毫无疑问,这比起由中央和城市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城市来说差距是相当大的,其中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公共产品的投入结构失衡主要是因为在现行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下,乡镇政府以及村组织追求的目标与辖区内农民的需求不尽一致,许多地方政府为建设政绩工程的需要,忽视农民的客观需求,将农民排斥在公共项目的决策、监督之外。加上缺乏“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和有效的公共产品供给的谈判制度,农民无法真实的表达自己的偏好需求。最终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不反映农民真实需

8、求的强制性供给管理模式,导致政府支出主要集中在供给见效快的短期公共项目,而对关乎农民基本生存与生产,见效较慢的“软”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投入缺乏积极性。(三)供给机制的不完善和激励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