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敦煌》的多模态语篇分析

纪录片《敦煌》的多模态语篇分析

ID:31697295

大小:56.7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7

纪录片《敦煌》的多模态语篇分析_第1页
纪录片《敦煌》的多模态语篇分析_第2页
纪录片《敦煌》的多模态语篇分析_第3页
纪录片《敦煌》的多模态语篇分析_第4页
纪录片《敦煌》的多模态语篇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纪录片《敦煌》的多模态语篇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纪录片《敦煌》的多模态语篇分析内容摘要: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丝绸之路便承载起了增进中国与周边各国各方面的交流发展的重任。而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耍演讲,“丝绸Z路”又一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Kress和vanLeeuwen的视觉语法及0’Halloran的电影语篇多模态话语分析系统,选取十集纪录片《敦煌》中第一集,以“镜头”为单位,从三个元功能意义视角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关键词:纪录片《敦煌》视觉语法电影语篇多模态话语分析一.引言中国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佛教文化正是通

2、过这条丝绸Z路传入屮国,敦煌莫高窟更是人类文明的杰作,艺术文化的瑰宝。一部记录敦煌真实情况的纪录片全面展现了敦煌的魅力。本篇论文通过Kress和vanLeeuwan的视觉语法(1996,2004)与O'Haollran的电影语篇多模态话语分析系统(2004)及张德禄提岀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对大型纪录片《敦煌》进行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作为语篇分析的一支开始兴起。早期的研究多集中在对静态多模态语篇的分析上,随着多媒体技术和数码技术的发展,研究重心开始逐渐转向动态多模态语篇,如视频语篇和网页超文本等。

3、KressG.&vanLeeuwenT.(1996,2001)研究了模态与媒体的关系,具体分析了多模态话语如何表达意义的现象,包括视觉图像、颜色语法以及报纸的版面设计和不同媒介的作用等。o?Halloran(2004)分析了电影语篇。李战子(2003)第一次引入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胡壮麟(2007)、朱永生(2007)、张德禄(2009)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进行了研究。叶起昌(2006)在PowerPoint演示文本进行了多模态研究。李妙晴(2007)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用到电影语篇分析中。二.理论框架Kress和vanLee

4、uwan(1996)提出了视觉语法这一理论,其包括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再现意义是指视觉图像再现客观世界中的人、地点和事情以及人类内心世界的活动。再现意义可分为叙事和概念两大类图像,区分它们的关键是矢量。互动意义是关于图像的制作者、图像所表征的事物(包括人)和图像观看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提示观看者对表征事物应持的态度。互动意义包括: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感。接触分为“索求”和“提供”两种。当图像表现为“索求”时,图像观看者被参与者目光形成的矢量吸引,两者建立想象中的关系。另一种是“提供”,其在图像中的人物与观察者之间没有直

5、接的眼神接触而是作为一种信息“提供”给观察者。图像中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的亲疏关系取决于图像的社会距离,它通常与镜头取景的框架大小有关。他们区分了三种社会距离:特写、中景镜头、远景镜头。特写表不亲密关系;中景镜头表不社会距离;远景镜头表示一种非个人距离(远距离)。态度通过“视角”來体现,不同的视角反映了不同的态度。构图意义是由信息值、显著度和取景三种相互关联的系统实现的。信息值是通过元素在构图中的位置实现的。显著度是指图片中元素的凸显度,即吸引观看者目光的程度。取景是指运用取景手段如镜像线、轮廓线图像中不同元素之间分离或关联。而Q"

6、Halloran(2004)提出一个分析电影视觉图象与声响的分析模式:先从电影的类型、形式及风格区分,再从级阶角度:电影情节、程序、场景、场面调度、画面、人物、元素去分析电影。三•纪录片《敦煌》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此镜头截収于整段视频的3分11秒处。整个画面由一个半掩于沙漠之中的指南针组成。摄像机在此过程中没有发生位置移动,采取平视视角,正曲拍摄,给予特写镜头,记录了原本完全掩埋于黄沙之中的指南针渐渐展现的全过程。而此过程与视频中的画外音相结合。画外音一边念词,画面屮的指南针也渐渐浮出黄沙,露出全貌。指南针作为探险的必备Z物,象征着来

7、到敦煌的探险者。他们将开启一段敦煌大地的新历史。此外,图中指南针的红色指针形成矢量,指向(东)。这象征着、预示着将有许多西方人来到屮国这片东方大地Z上,开启他们的东方“探险”Z旅。指南针位于整个画面的中心位置,属于核心信息;并且指南针的黑色表盘,白色字母,红色指针,与作为背景的漫漫黄沙的黄色形成鲜明对比,非常显眼,在以黄色背景色中凸显岀来。此镜头截取于整段视频的35分47秒处。整个画面以一个坐在骆驼之上的人为中心,两侧各有一个同样骑着骆驼的人与英随行。摄像机在此过程中没有发生位置移动,采取平视视角,正面拍摄,由远及近,并最终定格在

8、35分47秒的画面处,这次骑着骆驼的人是屮国人常书鸿,他带着十多个志愿者来到敦煌,这意味着西方人的“探险史”结束。常书鸿带着他的一行队伍来到敦煌,并定格在画面中间位置。画面中的常书鸿手臂指向远方,形成一个矢量。骑着骆驼的斯坦因位于整个画面的中心位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