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

ID:31730015

大小:95.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1-17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逸周书·世俘解》说,自武王以后,周共灭九十九国,降服六百五十二国。上述国数未必可信,但灭多数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降服多数小国,使遵守周朝制度,向周王朝贡,则是事实。与这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别子为祖,继别为宗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封建亲戚,以藩屏周D.祖宗圣人,百世不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灭多数小国,建立

2、较大的侯国,使遵守周朝制度、向周王朝贡,则是事实”可知,材料强调周朝自武王之后分封诸侯,为巩固西周统治,推行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分封制,故C项正确;“别子为祖,继别为宗”体现的是宗法制,故A项错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强调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不涉及“建立较大的侯国,降服多数小国,使遵守周朝制度”,故B项错误;“祖宗圣人,百世不迁”体现的是宗法制,故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灭多数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使遵守周朝制度、向周王朝贡,则是事实”,联系所学分封制的内容和目的分析解

3、答。2.公元前7世纪,齐晋两国均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兴兵起事。齐桓公北击戎狄,援救燕国,助邢、卫复国;晋文公兴兵勤王,护遭狄人驱逐的周襄王还都复位,继而灭掉潞、甲氏等狄人小国。这些行为A.加快华夏共同体的融合发展B.属于周初分封国间的争权夺利C.导致各地战火不断生灵涂炭D.说明宗法分封制已经彻底瓦解【答案】A【解析】“尊王”突出了华夏国家的主权理念与社会整合意识,周天子仍是华夏政治共同体最高权力的象征,“尊王”就是遵从西周的传统国家政治的有序化,“攘夷”突出了华夏民族的一种自觉的族别意识和自我认同,

4、故A正确;BC只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符合材料的实质,排除;D表述绝对,错误。3.唐代前期,全国划分诸道,并设置黜陟、按察、采访使等官职,代表中央巡察地方考察官吏;玄宗后期,诸道采访使逐渐介入地方事务处理;安史之乱后与节度使合二而一。这表明唐朝A.监察职权独立,导致地方割据B.有效加强了各州与中央的联系C.监察区逐渐转化为地方行政区D.专注官吏监督,强化专制皇权【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唐代前期划分道代表中央巡察地方考察官吏,玄宗后期逐渐介入地方事务处理,增加了行政职能,说明监察区逐渐转化为地方行政区

5、,故C正确;材料主要反映道由最初的监察去逐渐转变为地方行政区,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道由最初的监察去逐渐转变为地方行政区,D不符合材料,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代表中央巡察地方考察官吏”“诸道采访使逐渐介入地方事务处理”,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4.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材料中“分散性、松散性”的表现是A.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B.宗法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较大独立性C.层

6、层封授,血缘和政治隶属关系逐渐松散D.实现了国与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得出,西周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下诸侯有较大独立性,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按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利,因此不因层层封授而松散,故C项正确。D项不能反映松散性,故排除。5.周礼确立了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如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据此可知A.西周确立了三纲五常的

7、礼仪制B.周王借礼乐制强化专制统治C.宗法关系有利于调和诸侯冲突D.周礼强调的是“差别”的特征【答案】D【解析】规定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是为了明确不同等级的地位和待遇,可以看出周礼强调的是“差别”的特征。故答案为D项。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由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提出,排除A项;西周时期还没有建立起专制统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礼乐制度,不是宗法制,排除C项。点睛:礼乐制度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借以维护统治秩序的制度。不

8、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以此倡导和固化人们的等级观念。礼乐制度是维系奴隶制等级观念的规范,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也是奴隶主阶级借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礼乐制度本身就是等级制度,具有维护分封制、宗法制形成的等级秩序和加强统治的作用。6.周代的乐舞,经常出现在各种政治、宗教仪式中,主要表现武王伐纣、平复南国等史事,是贵族子弟年幼时学习的必修课。这表明周代的乐舞A.具有政治意义和教化作用B.形成重视传承的社会风尚C.满足官僚政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