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测试卷: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

2018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测试卷: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

ID:31732078

大小:49.0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17

2018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测试卷: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_第1页
2018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测试卷: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_第2页
2018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测试卷: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_第3页
2018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测试卷: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_第4页
2018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测试卷: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测试卷: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英国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人民支持解析:“平静地观看口己的朝廷与英国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反映了普通民众对外來侵

2、略事不关己的心态,说明其冷漠、茫然,B项正确;A项“一无所知”说法错误;C项无法从题干材料屮反映;D项“完全失去人民支持”说法错误。答案:B2.某学者读史,他读到了哪一历史事件发出了如此感慨(如图)()“领袖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眾.¥等的iT•诺与待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來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农民失鬱”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解析:鸦片战争并没有“平等的许诺”,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领袖们最初许诺平等、言辞崇高,然而现实却是等级森严、行为凶暴,这与太平天国最初以平等为口号领导人民起义,建立政权后

3、就腐败堕落史实相符,故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并没有体现“特权的森严”,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主张建立民国,并没有体现“特权”,故D项错误。答案:B3.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清政府対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解析:题肢中曾全面回绝说

4、法绝对,故A项错误;清政府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的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要求对方也守约”等信息说明随着国门被打开,清政府在与外国的交往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关系上逐渐近代化,故C项正确;题肢中"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C1.1911年6月,咨议局联合会上奏:“以皇族组织内阁,不合君主立宪国公例,请另简大员,组织内阁。”奉旨斥以“黜陟百司,系君上大权,议员不得妄行干涉”。这一事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革命赢得了对改良的时间B.成为武昌起义的

5、直接诱因C.推动国会请愿运动的深化D.滋长汉族官僚的反满情绪解析:皇族内阁的出台,使得立宪派的政治改良设想破产,革命形势发展更快,影响FI渐超过改良思潮,故A项正确;镇压四川保路运动导致武昌城内空虚,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诱因,故B项错误;国会请愿运动出现在皇族内阁出台之前,故C项错误;皇族内阁的出台使得立宪派屮汉族官僚反满情绪滋长,但不是主要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A2.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Z,辛亥革

6、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D.促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可得知作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使风俗人心变化,民众体格、品格提高,故C项正确;A、B、D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排除。答案:C3.孙屮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屮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

7、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吋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吋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A.《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C.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D.《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孙中山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反革命势力更加猖獗,大多数人民对约法漠然视之。因此,《约法》被毁也是必然之势,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4.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

8、。表中数据发生急剧变化的原因是()起止时间1915〜1918年1919〜1922年1923〜1926年文章篇数770631128“革命”0.78%2.45%25.14%A.十月革命的影响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土地革命的进行D.国民大革命的兴起解析:表中可见“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