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笔记整理doc

历史笔记整理doc

ID:31735239

大小:108.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1-17

历史笔记整理doc_第1页
历史笔记整理doc_第2页
历史笔记整理doc_第3页
历史笔记整理doc_第4页
历史笔记整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笔记整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2课一、百家争鸣的背景(1)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5)社会根源: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二、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1)奠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2)“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儒家孔子春秋“仁”、“礼”;为政以德;敬鬼神而远之;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孟子战国“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说;重义轻利荀子礼法并施;“性恶论”;“制天命而用之”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尚贤”;尚力;节俭道家老子春秋道;辩证法;“无为而治”庄子战国齐物;逍遥;天人不相胜法家韩非战国法、术、势相结合,中央集权;变法革新兵家孙膑战国强调战争规律;重视人的作用二、孔子1、孔子核心思想的评价(1)其“仁”的思想,调整人际关

3、系,对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是孔子思想的精华。(2)其“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发展成为后代历代统治的思想工具,是孔子思想的保守部分。2、“仁”和“礼”是什么关系?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礼是手段仁是目的.“克己复礼为仁”三、材料题类型1、如果你生活在战国时期,你会拜诸子百家中哪个人为师呢?阐明自己的理由。甲:学习儒家。因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统治者加紧对人民的控制和剥削,采

4、用儒家思想,实行仁政,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乙:学习墨家。因为当时,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扩大。同时,各诸侯国为掠夺土地和人口,混战不已,生灵涂炭,生产破坏。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乱,渴望安定。丙:学习法家。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经历着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和由战乱走向统一的趋势,法家思想顺应了这一趋势。丁:学习兵家。因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为兵家思想的盛行创造了条件。...2、儒、墨、道、法家思想对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现实意义?儒家:——“以德治国”墨家:——热爱

5、和平、反对战争道家:——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法家:----依法治国,变法改革3、诸子百家中对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哪家,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哪家,为什么?(1)法家的主张,因为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2)儒家主张,因为儒家学说经过西汉董仲舒的发挥,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第3课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汉初巩固统治的指导思想1.黄老之学(1)名称由来:黄是指黄帝的学说;老是指老子的学说(2)内容:治身(养生);治国(3)特点: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

6、重自然规律,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2.兴起的原因(1)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2)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3)黄老之学符合了当时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3、黄老之学实施的作用使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此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新儒学取代黄老之学的原因)(1)“无为而治”不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匈奴南下侵汉;诸侯“自为法令,拟于天子”-----七国之乱)(2)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3)汉的强大使其统治者

7、不满足于“无为”,推崇“有为”而治。2、董仲舒的新儒学(1)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2)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①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加强君权的需要)②“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③“三纲五常”(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④仁政:限田、薄敛、省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新儒学的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3、影响: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大事。政治: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稳定统治;经济: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发展;思

8、想: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消极: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也限制了中国学术的发展。春秋时期以来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地位变化情况第4课一、儒学的危机——理学兴起背景(为什么会兴起理学)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2、“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3、为重兴儒学,一些儒学志士的思考和探索二、宋明理学1、概念含义:是新兴的儒学,它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这一学说到了宋代确立了一个以“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