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味中沉淀,在沉淀中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漫谈

在品味中沉淀,在沉淀中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漫谈

ID:31786002

大小:54.9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8

在品味中沉淀,在沉淀中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漫谈_第1页
在品味中沉淀,在沉淀中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漫谈_第2页
在品味中沉淀,在沉淀中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漫谈_第3页
资源描述:

《在品味中沉淀,在沉淀中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漫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品味中沉淀,在沉淀中提升一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漫谈张仲艳(四川省什那市七一城西学校四川德阳618400)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J621(2014)09-059-01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要培养孩子听、说、读、写能力,也就是培养孩子感悟语言,并能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感、思想的能力。在这四种能力中,“听”、“读”是“说“、“写“能力形成的基础。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听力的孩子如何才能开口说,而一个不读书,不会读书的人又怎样才能运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独特的思想。孩子最初的语言能力体现在“听”和“说“。

2、从来到这个世界,他们就听别人“说“,而对这个世界逐步有一定认识。而后学着用“听”来的语言“说“对应的事物。因而这种能力的强弱多受父母以及周围其他人影响形成,周围人群的文化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决定着孩子的表达能力。随着孩子入学,识字,进而阅读,语言能力的增长开始受阅读影响。然而读同一篇文章,同一木书,不同的人,不同的阅读方式,从中获取的营养也是不同的。正如後蜂和蝴蝶同样飞舞在花丛中,最终只有蜜蜂酿出了甜美的蜜糖来。这就要教会孩子在阅读中品味,在品味中沉淀、提升。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孩子应该品味什么呢?博采众家之观点,加之自己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

3、方面引导孩子进行品味:1、品味经典词句。在阅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词句或段落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让你与作者情感共鸣,或让你思绪涌动,让你读之过目不忘。这里就应该引导孩子去思考: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思想?是哪些词用得准确,用得好?如课文《山中访友》句子”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梔子花的气息。“让孩子体会'撞了个满怀“既写出了风裹住了自己整个身心,自己融入风的怀抱,又写出风钻入自己的怀抱,“风”与“人“融为一体的亲密、亲切。文字传递出作者身心的舒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露水和梔子花的气息”写出了作者与风融为一体后,像品i杯清烟

4、袅袅的茶i样用嗅觉去感受了人自然的美好,再一次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2、品味修辞的妙用。文章中恰当运用修辞,更能准确表情达意,感染读者。课文《山雨》中有这样描写雨的一段句子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咅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作者巧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雨声、雨形生动描绘,给读者插上想象的翅膀,读之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教学中如能引导孩子仔细品味,及时练笔仿写,何愁孩子作文的能力无法提升。3、品味独

5、特的表达方式。同样的情感、同样的意思,采用不同表达方式,就会取得不同效果。课文《穷人》中,托尔斯泰这样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大师运用连续的发问与标点符号巧妙结合,将一位贫穷善良的女人内心的矛盾、纠结与挣扎淋漓尽致地展现。读这样的文字,你的神经不由自主被牵动,你的心不由自主跟着跳动,让人不得不由衷地赞叹:大师就是大师!文章中值得我们品味的内容还多,这里仅挑拣主要部分说说。阅读是在学习中积累沉淀,写作是通过练习达到提升。在写中

6、知困,而后催生再阅读的意愿,阅读教学还应做到读写结合。这里摘录孩子们几段稚嫩的描写,供读者指正。学生徐双:柔柔的雨丝密得像白纱,风怎么吹它就怎么飘。那一天,表姐结婚也披过这样的白纱。呆呆地望着想着,真想抓把剪刀跑出去剪下白飘飘的细纱,也许可以送给对面快岀嫁的陈姐姐。学生旷漓:说他五官不端正,哪里不端正呢?他的脸黑得像非洲人一样,脸上还有一道长长的疤,别人都说浓眉大眼,他却是浓眉小眼,他常爱把眉毛一松一皱,看起来就像两条黑黑的毛毛虫一扭一扭的。学生刘萤:”呜、呜、呜」你瞧,我那小气的妹妹又在发动她的哭吼功了,还时不时地用手抹眼泪。“哈哈哈哈”我大笑着。

7、妹妹哭的时候眼睛成了一条缝,而脸皱皱的,嘴巴张得很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