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2018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

河北省衡水市2018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

ID:31809938

大小:214.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1-18

河北省衡水市2018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8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8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8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8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市2018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衡水市2018届高三年级联合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德尔斐神庙铭刻着古希腊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警语。正是因为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现代人或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种种冲突,造成一个又一个悲剧。克服人类各种危机,需从这个根源入手。这方面文学大有可为,因其追问和塑造的恰恰是人的灵魂。首先,文学要有自审意识。真正伟大的作家本质上都是思想家。卡夫卡在文学上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用荒诞、悖谬等非同寻常的手法,有效地揭去长期掩饰在人们身上的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人们

2、进一步认清自己生存的真实境况。难怪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卢卡契承认卡夫卡“属于更高层次的现实主义家族”。建立自审意识要以对人性的认识为基础。现代社会一方面脱离了基本的食物链式生存方式;一方面仍然带有食物链的标记,随时准备弱肉强食。伟大诗人歌德的《浮士德》,在主人公开拓进取的道路上始终有一个名叫梅菲斯特费勒斯的魔鬼伴随,诱使浮士德犯错甚至犯罪。这个故事隐喻着人类的进步,也隐喻着个人的成长。如何让“人”对自己的内心有所审视?剧作家迪伦马特在《老妇还乡》中采用了“精神围攻法”;他让年轻时犯有过失的主人公陷入猝不及防

3、的精神围攻之中。绝望中他开始反省自己,决心用生命赎罪。于是这个人物形象不再猥琐,甚至涅槃出一种“庄严的气派”。其次,文学要有危机意识和大生态意识,要以地球为背景建立一种大生命系统,关爱任何一种生命的现状与未来。优秀的作家不仅是思想家,还是预言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作家德柏林就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山岳、海洋与巨人》,预言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掠夺带来的后果,这种思考极为深远。与此同时,文学需有大爱意识,应该具有人类良知。原子弹问世后,迪伦马特写出了《物理学家》一剧,追问科学家:你是不顾一切地发明呢,还是以维

4、护人类命运为前提呢?此剧让人不得不深刻反思。还有一种大爱体现于别样的人性关怀:一个在历史学家或法学家笔下的罪人,在文学家笔下,却很可能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文学家有义务写出人的思想情感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可以说,人类认识宇宙真理的路有多长,人类认识自我的路就有多长。这一论断的确立当使经常鼓噪或担心“文学死了”的人们安稳入睡了。(摘编自叶廷芳《文学当助人识己》)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要从认识人本身入手避免危机出现,而追问塑造人灵魂的文学大有可为。B.真正伟大的作家思想深远,能用各种非

5、凡手段让人们认清生存的真实境况。C.《老妇还乡》中采用“精神围攻法”足为了让“人”对自己的内心有所审视。D.人的思想情感矛盾和复杂,文学家对罪人的看法与历史学家或法学家不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助人和识己两方面,阐述了为克服人类危机,文学家应承担的任务。B.文章第二段以例证和引证,证明文学要以认识人性为基础,培养自审意识。C.文章面向未来,从深、广两个维度,阐述文学应关爱生命,关怀深层人性。D.文章结尾用隽永的语言指出:人类永远在认识自我,而文学永远不会消亡。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6、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真正追问和塑造人的灵魂,人类才能避免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冲突。B.魔鬼始终伴随《浮士德》主人公,隐喻消极的一面伴随人类进步与个人成长。C.迪伦马特《物理学家》中的追问,启发观众反思人性关怀与人类发展的关系。D.卡夫卡的现实主义属于更高层次,是因其揭开表象让人看清生存境况的真实。【答案】1.C2.A3.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

7、差别。A项,偷换说法,“避免危机出现”的说法不妥,应是“克服”危机;B项,扩大范围,“能用各种非凡手段让人们认清生存的真实境况”是就卡夫卡而言的,不是就所有“真正伟大的作家”而言的;D项,说法绝对,文中说“在文学家笔下”,文学家“很可能”同情罪人,不能说任何情况下“文学家对罪人的看法与历史学家或法学家”都“不同”。故本题选C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

8、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错解关系,“助人”“识己”不是并列关系,从文章内容看,文章标题的含义应为“文学应当帮助人认识自己”。故本题选A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