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试卷: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

2018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试卷: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

ID:31816067

大小:6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8

2018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试卷: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_第1页
2018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试卷: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_第2页
2018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试卷: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_第3页
2018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试卷: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_第4页
2018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试卷: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试卷: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一、选择题:(共18题,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将孔子视为平等主义者,这是因为孔子主张()A.克己复礼B.为政以德C.民贵君轻D.有教无类【解析】孔子强调“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体现了“平等主义”,故D正确。【答案】D2.战国时期,针対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又认为“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

2、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该思想属于()A.墨家B.儒家C.法家D.道家【解析】材料中学派观点出口墨子,体现强调身体力行与尚贤观,属于墨家观点,故A正确。【答案】A3.有位先秦思想家认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无为而治B.兼爱非攻C.以民为本D.礼乐典制【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无为而治”的信息,A错误;题干中并未表达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和反对战争的信息,

3、B错误;题干中“是故明君制民之产……故民之从之也轻”的意思是君主要让百姓能够生存,体现出了民本思想,C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礼乐制度,D错误。【答案】C4.《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统治者应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使民不争”“好静”“无欲”等判断属于道家主

4、张。统治考应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是道家的主张,这和材料屮的主张是一致的,故c止确。【答案】c1.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吋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文化发展呈现出趋同的特点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发展与交流D.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的统一【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文化也呈多元化,故A错误;从材料“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杯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

5、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可以看出,文化已经开始趋同,故B正确;题干中虽然提到文化的趋同,但没有提到此情形产生的原因,故C错误;D说法本身错误,故排除。【答案】B2.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材料反映的是()A.孟子的民本思想B.苟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学D.孔子的德治思想【解析】由题干中的“皇帝被神圣化”“解释权则掌握在……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可知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和儒家

6、的独尊,故选C。【答案】C3.汉代董仲舒曾提出“屈君而伸天”的主张。这表明他主张()A.用天來限制皇权B.用天来加强君权C.加强中央集权D.使儒学处于独尊【解析】题干中“屈君”一词,体现出了对君权的限制,故A正确;题干中的“屈君”是限制君权的意思,故B错误;“屈君而伸天”并未表现出加强中央集权的信息,故C错误;“屈君而伸天”并未表现出独尊儒术的信息,故D错误。【答案】A&程颐说:“圣王为治,修刑罚以齐众,明教化以善俗。刑罚立则教化行矣,教化行而刑措矣。虽曰尚徳而不尚刑,顾岂偏废哉?”在此,程颐主张()A.德

7、刑兼顾,二者不可偏废B.严刑酷法,规范民众习俗C.教化百姓,有利国富民强D.崇尚道德,依法治理国家【解析】“尚德而不尚刑,顾岂偏废哉?”意思是崇尚道德教化,而放弃刑罚,难道不是偏废吗?因此程颐主张德刑兼顾,A正确;严刑酷法只是主张的一方面,B错误;教化百姓也只是主张的一方面,C错误;D虽然涉及道徳教化和刑罚法治,但没有反映11!二者之间不可偏废的关系,D错误。【答案】A9.朱熹指出:“'用人之仁,去其贪'盖人之性易得偏。仁缘何贪?盖仁善底人便有好便宜底意思。今之廉介者,便多是那刚硬底人。”朱熹认为“贪”的根

8、源是()A.社会经济的发展B.政治制度的缺失C.社会风气的影响D.人性的复杂微妙【解析】题干屮并未提到与社会经济相关的信息,故A错误;题干屮也并未提到与政治制度相关的信息,故B错误;题干中的信息与社会风气无关,故C错误;材料体现仁善之人有贪便宜的毛病,那些廉洁自持者却大多是刚硬竣刻之人。说明了其根源所在:“人之性易得偏”。故本题选D。【答案】D10.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Z会”。“鹅湖Z会,论及教人。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