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的太阳—普鲁斯特和《追忆似水年华》

夜半的太阳—普鲁斯特和《追忆似水年华》

ID:31856391

大小:214.33 KB

页数:76页

时间:2019-01-22

夜半的太阳—普鲁斯特和《追忆似水年华》_第1页
夜半的太阳—普鲁斯特和《追忆似水年华》_第2页
夜半的太阳—普鲁斯特和《追忆似水年华》_第3页
夜半的太阳—普鲁斯特和《追忆似水年华》_第4页
夜半的太阳—普鲁斯特和《追忆似水年华》_第5页
资源描述:

《夜半的太阳—普鲁斯特和《追忆似水年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病孩子有人曾经说过:“普鲁斯特是一个病孩子”。了解普鲁斯特的人对此都深有同感。这是因为,一方面,普鲁斯特一生多病,以至三十多岁后闭门不出,而且他的心理也或多或少带有病态,使他始终有一种孩子的稚弱,从精神、情感上依赖母亲、情人乃至依赖幻想;而另一方面,又正是这种永远的童心使他拥有旺盛的创作力,正如评论家莫里斯·萨克斯所说,他是一个“奇怪的孩子”,“他有一个成人所具有的人生经验,和一个十岁儿童的心灵。”由此可见,再也没有什么词句能比“病孩子”更好地概括普鲁斯特生平和创作特征的了。妈妈的吻有一首歌唱出了人类共通的心声:“妈妈的吻,甜蜜的吻,叫我思念到如今。⋯

2、⋯”妈妈的吻是生命最初的安慰,并且在人一生中将转化为种种情感追求。谁能否定情人之吻中不含有妈妈的吻的永恒因子呢?不过,必竟每个人终将失去这种吻,而只能在作为转化形式的被吻与吻人中重获生命的安宁与慰藉,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不能保留,也逐渐放弃了妈妈的吻,甚至忘却,只在潜意识里深深埋藏它。它将或隐或显,或弱或强地继续对人的显意识和行为产生影响。普鲁斯特小时候对妈妈的吻的过分依赖,奠定了他一生依赖情感、沉溺幻梦的基础,也奠定了他一生不幸的基础。当他十四岁时,他接受了一次问卷调查,对于“你认为什么是不幸”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离开了妈妈”。他的身世证明

3、了这一点:在他母亲死后,他果然没再感到幸福过。普鲁斯特全名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Proust),1871年7月10日生于巴黎位于布洛尼林园与塞纳河之间的奥德伊市拉封丹街96号,他的叔祖父家。父亲阿德里安·普鲁斯特是医学院教授,是个有点自鸣清高而实际上未能免俗的迂酸夫子——这是马塞尔的感觉。父子关系不够融洽,但也无太多冲突。也许因为这位兼有多种职衔的学者无暇于家庭事务和子女教育的缘故,他对马塞尔虽然寄望不高,在儿子的前程问题上颇带随意性,但也不算专制,甚至盲目宽容,尤其在马塞尔疾病缠身后。这种放任也许不利于马塞尔入仕,可它使他保有了自由不羁的心灵

4、和独立特行的意志,为他日后创作提供了必要条件。父亲往往是理智的化身,而这种强加给儿子的理智常常会使儿子失去创造力;母亲则是情感的化身,这种情感常常是文学的源泉和原动力。马塞尔的母亲让娜·韦伊是一个温顺细腻、富有教养的家庭妇女,对大她十五岁的丈夫毕恭毕敬,小心翼翼,“唯恐打破他自鸣清高的秘密。”她对儿子的爱则是无止境的,如果说她竟会违逆病孩子的意志,那只是为了他能在没有她之后站得坚稳,过得快活。她的宠溺对于马塞尔作为普通、正常人来说也许是一个悲剧,失去她后马塞尔再也没了独立的生命,但对于马塞尔作为一个作家来说又是一件幸事,她使马塞尔不可遏止地要去找回失去

5、的时间,从而创造了一部千古不朽的名著。痛苦的生命开出了幸福之花,是得是失就不是常情可度、常理可判的了,没必要太深追究。马塞尔还有一个弟弟——罗贝·普鲁斯特,小他两岁。罗贝后来曾整理他哥哥的遗著。他们兄弟俩的关系如何不大清楚,不知什么缘故,在自传性很强的普鲁斯特小说中,几乎没有出现过他弟弟。也许是病弱的他根本无暇充任兄长角色,要不就是自我意识极强的他容忍不了小弟弟来与他争夺家人的宠爱吧。他们一家原住巴黎罗瓦街8号,后迁至马尔泽尔布路9号。在马塞尔七岁以后,他和一般孩子还没有多大差别,生活较为正常。但他天生的敏感已初露端倪。自1878年开始,他每年随其父母

6、去厄尔——卢瓦尔省他父亲的出生地伊利耶度复活节假。这对于他日后创作深有影响。他的记忆,他的追忆,主要是从此开始的。伊利耶就是《追忆似水年华》中贡布雷的原型,另外也带有他叔公的别墅的影子。一直熟悉的人和物,其印象似乎与生俱来,本就是人的一部分,因此反而不给人任何感受;而素昧平生的人与物,则会给人尤其是一个小孩子以新鲜和诧异感,何况因为是客居,她的母亲出于礼节不得不有时忽略了他,这是他痛苦的开始,自然不能忘怀,因此记忆尤深。可以想象伊利耶这个地方,这儿的人和物,以及在这儿发生的事,是怎样地使小马塞尔惊讶与喜悦呀!而频繁的应酬使母亲常常顾不上理他,敏感的他又

7、是多么失望与痛苦!所以,马塞尔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感受,从此正式开始了。后来,贡布雷作为他小说的第一卷卷名,因为他和他的小说的伟大,而最终成了一个真实的地名,取代了作为主要原型的伊利耶。在整部《追忆似水年华》中,人们能不断地看到贡布雷的影子,深深体会到过去与现在怎样在作家的意识中重合,体会到时间怎样被找回,遗忘怎样被战胜,幸福怎样在昨日重现中得以升华。在贡布雷,在作家不可磨灭的记忆中,有一件事,有一种感觉,是他到死也不会忘怀的。他在母亲亡故后曾给友人写过一封信,坦率承认了他对母亲的全身心的依恋。这种依恋由于成年的提示——一个人成年后将有许多规范、习惯

8、来提示他的思想、行为,否定、指责他幼稚的情感与心理——他不得不隐瞒它,以别的方式来转化它,而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