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众现象的认识和分析.doc

关于从众现象的认识和分析.doc

ID:31870708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23

关于从众现象的认识和分析.doc_第1页
关于从众现象的认识和分析.doc_第2页
关于从众现象的认识和分析.doc_第3页
关于从众现象的认识和分析.doc_第4页
关于从众现象的认识和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从众现象的认识和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从众现象的认识和分析摘要:2003年11月5号,四川都江堰中兴镇老桥桥头发生了一起令人心寒的事件:一名弱女子深夜遭遇歹徒追杀。发出撕心裂肺的呼救声.整条大街的居民听到了呼救声却无人开门制止,唯一还开着门的店主居然马上拉下了卷帘门!这名女子最后在绝望中被暴徒殴打致死,整个过程持续了一个小时.也没有人喊一声。这则新闻与许多年前纽约发生的一桩悲剧极为类似。凯蒂在清晨三点钟时遭遇歹徒袭击。她拼命地呼喊求助.然而她的38个邻居(或者更多些).在听到她可怕的喊叫声后,走到自家的窗前站在那里呆呆地看了30分钟.在这30分钟里凶手完成了他那可怕的暴行。先后攻击了三次,竟没

2、有一个人来帮助她,几乎到最后才有人打电话叫警察。同样的案例。同样的冷漠.在控诉良心被冻死的同时,我们更应深深地反省。“明哲保身”、“别人都没动静.我逞什么能”,这两个案例都反映了个人在群体中时常表现出来的一种心态——从众。社会心理学把从众定义为个人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随大流”就是从众的最好例证。以衣服为例,每年都有一种流行颜色、流行款式。今天某人穿了还是“独树一帜”,第二天一看:已是“千树万树梨花开”。可见从众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个体发生从众行为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

3、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作为迫使个体发生从众的社会群体压力,既可以是客观存在的,也可以是个体主观想象的。它使人们产生了符合社会要求与团体要求的行为与信念,个体不仅在行动上表现出与群体的一致性,而且在信念上也改变了原来的观点,放弃了原有的意见。“心服口服”是从众的典型写照。关键词:从众群体因素适应影响正文:一、从众的概念从众效应(conformity),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

4、致。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说:“我们从属于多数人的意志,当群众站起来时,我们亦自然站起;当群众鼓掌时,我们也随之鼓掌;群众提出反对时,我们也不提出异议。”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讲,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从众行为的本质,是个体受到某种社会影响力作用之后,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行为反应。二、从众的类型(一)真从众  外显行为,内心看法皆一致  表里如一,心服口服  任务难度大,依赖性较强(二)权宜从众表内不一致,迫于群体压力阿希实验中的从众  (三)不从众(1)表不从,内心从

5、群体的领导者,面对群体激奋,(2)表里一致的真不从众常见于比较自我,主见非常强的人 三、从众的动机(一)行为参照个人知识储备的不足,经验背景的缺乏,可能并不能十分肯定的作出某种选择。 在情境不确定的时候,其他人的行为最具有参照价值。而从众所指向的是多数人的行为,自然就成了最可靠的参照系统。大部分人都这样做,应该是有充足的理由,即使选择错了,也不是我一个人错,还有这么多人陪着。(二)偏离恐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对于群体一般状况的偏离,会面临群体的强大压力乃至严厉制裁。群体成员会更为喜欢与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对于偏离群体的个人往往会厌恶、拒绝和制裁,当群体出现

6、不稳定状态时,首先被排挤的往往是先前偏离群体的成员。(三)人际适应人是用社会定位自己的特性的。人有的时候为了获得肯定,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人在必要的时候就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保持和大多数人的一致。四、从众的条件(一)群体影响与少数群体作用1.群体自身的一致性:“别人都在吼,如果我安安静静地坐着,别人会针对我的,所以我就选择了加入”在Asch的研究中,若是有一位实验者的同伙回答正确的答案,将大大降低从众行为对多数人的信任度降低;为个体找到支持力量,提高个体对自我判断的信心;减小人们的偏离焦虑恐惧2.群体的凝聚力指群体对其成员的总吸引力水平。高凝聚力群体

7、的成员,对自己所属群体有强烈的认同感。他们与群体有密切的情感联系,有对群体做出贡献和履行义务的要求。在竞赛的情境中,群体成员会努力地,有意识的,自愿的尽量达成一致意见。 3.群体规模3至4人的团体从众最容易发生从众行为。(二)情境因素1.刺激物的性质:   整体来说,愈不熟悉的任务从众行为愈明显2.社会地位:   中层度社会地位的人较高从众;   高的人自认处于较高的地位,所以无需从众;   低的人觉得没希望,所以不必从众3.时间因素:   在交互作用的早期阶段更容易发生从众行为,因为双方都在相互适应,试图建立规范(三)个体因素1.个性特质差异情绪不稳定,智力

8、较低,意志较薄弱,缺乏自信,易受暗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