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历史轮必修1第1单元考点复习教案

xx届高考历史轮必修1第1单元考点复习教案

ID:31900088

大小:28.5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25

xx届高考历史轮必修1第1单元考点复习教案_第1页
xx届高考历史轮必修1第1单元考点复习教案_第2页
xx届高考历史轮必修1第1单元考点复习教案_第3页
xx届高考历史轮必修1第1单元考点复习教案_第4页
xx届高考历史轮必修1第1单元考点复习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xx届高考历史轮必修1第1单元考点复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XX届高考历史轮必修1第1单元考点复习教案  必修1第1单元  考点2汉代至元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前自主学习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西汉:  西汉初,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郡县、封国并存。  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 七国之乱 ”的基础上,颁布“ 推恩令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唐朝: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 节度使 ,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后发展成为 割据 势力。  安史之乱后,形成的 藩镇割据 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北宋: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

2、强将,充实中央 禁军 ;行政上,由中央派 文官 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 通判 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的实行,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 藩镇割据 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朝:在地方实行 行省 制度,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 省制 的开端。边远民族地区设 宣慰司 进行管理。  【疑点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指点迷津:  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它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低下。  ②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这样做有利于巩

3、固政权,但却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③弱枝强干、守内虚外。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西汉:  汉初: 丞相 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汉武帝时:重用身边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削弱 相权 ,加强 皇权 。  .魏晋南北朝:拥有实权的先是 尚书省 ,继而又有 中书省 、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唐:在中央设 中书省 、 门下省 和尚书省,分别负责 决策 、审议和 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 宰相 ,相权一分为三,

4、互相牵制和监督。隋唐时在尚书省下设 六部 ,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北宋:宋初设立 中书门下 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后又增设 参知政事 、 枢密使 和 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削弱了宰相的职权,加强了皇权。  .元朝:设 中书省 ,替代前代的三省,是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削弱了皇权。  【疑点二】隋唐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的区别。  指点迷津:  ①设置目的:三省六部制是为了加强皇权;三权分立制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和维护民主。  ②分权内容:三省六部制是决策、审议、执

5、行;三权分立是立法、行政、司法。  ③分权部门:三省六部制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权分立分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④实质:三省六部制是封建社会皇权专制加强的表现;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汉朝:选官主要实行 察举制 ,汉武帝起 举孝廉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选用官吏采取 九品中正制 。  .隋唐:  隋唐科举制的完善:隋文帝采用 分科考试 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 进士科 ,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作用:①它把读书、考试与

6、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 特权 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 世家大族 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四、宰相制度的废除  .原因:  明初废 行中书省 ,设 三司 ,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宰相职权扩大。  根本原因:明太祖认为 丞相制度 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直接原因:丞相 胡惟庸 擅权专恣,骄横跋扈。  .经过:  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  废除 中书省 和丞相,权分 六部 ,直接对皇帝负责。  .影响:宰相制度废除, 君主专制 达到新的高度。  五、内阁

7、的出现  .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皇帝处理,政务繁多。  .确立:  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政务繁多,于是设 殿阁大学士 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选 翰林院 官员参与机密事务决策,正式确立 内阁 制度。  .发展:  明宣宗:授予内阁大学士批答奏章的 票拟权 。  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当权时, 六部 几乎变成内阁下属。  评价:  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 中央 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是 君主专制 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疑点三】秦汉时期的宰相制度与明清时期内阁制有何区别?  指点迷津:秦汉时期在宰相

8、制度下,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但明朝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本身并没有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于职位,而是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其地位就会一落千丈。因此,尽管有人认为明代的首辅是变相重设的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