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佛禅对柳宗元山水诗的影响

【课外阅读】佛禅对柳宗元山水诗的影响

ID:31939683

大小:2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29

【课外阅读】佛禅对柳宗元山水诗的影响_第1页
【课外阅读】佛禅对柳宗元山水诗的影响_第2页
【课外阅读】佛禅对柳宗元山水诗的影响_第3页
【课外阅读】佛禅对柳宗元山水诗的影响_第4页
【课外阅读】佛禅对柳宗元山水诗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外阅读】佛禅对柳宗元山水诗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外阅读】佛禅对柳宗元山水诗的影响柳宗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诗人。魏庆之尝谓:“人生作诗不必多,只要远传。如柳子厚,能几首诗?万世不能磨灭。”(魏庆之著《诗人玉屑》)刘克庄亦称:“如柳子厚诗,……得一二首似之,足矣。”(刘克庄著《后村诗话》)可见其诗对后世的吸引力之大,生命力之久远。柳宗元诗歌特点形成的原因,一方面同作者的才情秉赋、遭际阅历有关,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当年广为流布的佛教,尤其是中国化佛教业已形成后的诸多门派对其诗歌创作影响,也是一重要因素。本文主要追踪柳宗元谪居岁月与释门的广

2、泛交游,以廓清柳氏佛学思想的基本面目,从而在思维方式、情感逻辑等方面探寻佛禅对其山水诗创作的直接、间接的影响和受益受病的某些规律性问题,探讨其山水诗的意境、风格及其成因。一佛教的出世法则与柳宗元的生活情趣柳宗元一生好佛,他曾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这三十多年大致他在长安应举和为政时期,曾与文畅等出入官场文坛的僧侣结交,很欣赏晋宋以来谢安石、王羲之、习凿齿、谢灵运、鲍照等人与和尚支道林、释道安、慧远、慧休的关系,并极力称赞那些与自己同时代人的那种“服勤圣人之教,尊礼浮图之事”的亦儒亦佛的生活。只不过这

3、时他在政治上一帆风顺,忙于实现政治抱负,不以文为意,所以作品少,佛教思想也表现得不明显。被贬永州后,他由一朝重臣而流落远荒,社会地位的巨大反差,内心的极度痛苦,使他不得不到佛教中寻求寄托甚或解脱。初到永州,居无定所,只好寄居在重巽的龙兴寺,这样每天接触的是经书禅堂,促使他进一步研究佛教教义,从而对佛教有了深切的体会。改贬柳州后,来到提倡“顿悟”的南宗禅的老巢,进一步受到禅宗的浸染。苏轼曾说:“子厚南迁,始究佛法。作曹溪南岳诸碑,绝妙古今”。佛教的出世间法已影响到他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趣味,并渗透于他的诗歌创作中。 受

4、佛禅影响,他悠游山林,并于自然山水中体味到了“与万化冥合”的禅意。他的许多山水诗作常常这样开头:“隐忧倦永夜,凌雾临江津。”(《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回斜对香零山》)“拘情病幽郁,旷志寄高爽。”(《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窜身楚南极,山水穷险艰。”(《构法华寺西亭》)“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蹇衣。”(《夏夜苦热登西楼》)二、柳宗元对佛教的独特理解柳宗元绝不是生性淡泊之人,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是积极执着的。他虽然好佛,但他的思想基本上还是儒家的。他一生有两项重大活动:一是参与永贞革新,一是领导古文运动。这二者都与他复兴

5、儒学、佐世致用的思想有关。柳宗元站在儒家文化的立场上,以固有的儒家的人生准则审视并阐释佛教理论。柳宗元认为佛与儒有相通之处。通过他的独特理解,佛与儒二者不但能相圆通,而且是相辅相成的。他认为佛教教义在伦常上与儒家有相通之处。他把佛教戒律与儒家礼制作用等同一致。他认为儒佛都具有济世的功用。三、佛禅对柳宗元山水诗的影响1.清冷幽寒的画面常言道:“天下名山僧多占。”古刹名寺一般都座落在山清水秀的幽静之乡,既没有尘世的车马喧闹,又远离人事的格斗纷争,这种清静的自然环境,同佛教追求的“禅定”境界,同高僧们潜心研读经典必需的

6、清静心境,达到了天然的默契与和谐,使他们忘怀世事,把思想和意念导引到“清静无为”的境地,从而潜心于体悟禅理经义。所以,尽管禅宗也主张“平常心是道”、“担水劈柴,无非妙道”、“行住坐卧,无非妙道”,主张在正常的与世俗无异的生活中体悟自性,证得无上菩提,但他们仍然偏爱这幽静的所在,与自然山水有着一种巨大的亲和力,在生灭不已的朝晖夕阴、花开花落的大自然永恒宁静中妙悟禅机。佛门以“空”为本,即世间万事万物都没有常住不变的本相。“空”为一法印,是佛教第一要义。在佛家看来,“四大皆空”,一切事物都既非真有,又非虚无,只有把主

7、体与客体尽作空观,方能超脱生死之缘。佛家这种讲出世、重自然、追求平静、清幽的境界,对柳宗元的审美趣味影响很大。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而柳宗元却非常偏爱或者说只偏爱静寂荒冷、色彩幽暗的景物。他对清冷幽寒的山水景物非常敏感。这种审美趣味决不是无意识的,而是自觉的,他在《永州龙兴寺东丘记》中曾把美的形态概括为两种:“游之适,大率有二:奥如也,旷如也。如斯而已。其地之凌阻峭,出幽郁,寥廓悠长,则于旷宜。抵丘垤,伏灌莽,迫遽回合,则于奥宜。”这种美学观自然体现在他的山水诗的创作上,于是,反映幽深静寂的图景,便成了柳宗元山水诗

8、的一个显著特点。他的诗中多次出现“幽”、“寒”等充满凄冷意味的字句。例如:“高岩瞰清江,幽窟潜神蛟。”(《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新植海石榴》)“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巽公院五咏.苦竹桥》)“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赠江华长老》)“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江高。”(《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磴回茂树断,景晏寒川明。”(《游石角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