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强化练27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校解析Word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强化练27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校解析Word版

ID:31940620

大小:935.7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29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强化练27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强化练27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强化练27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强化练27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强化练27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强化练27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点强化练27 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选择题城市景观的变化,如道路繁荣、高楼林立被称为景观城市化;城市内部人口潜在的变化,如精神文明建设、人口素质提高被称为人文城市化。读某城市局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图(指数越大表示发展水平越高),完成第1~2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2.当城市景观发展速度高于人文发展速度时形成“过度城市化”,反之则形成“滞后城市化”。有关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区域,人文城市化建设亟需加强B.乙区域,应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C.丙区域,

2、人口素质高,城市规划合理D.丁区域,景观发育程度较高答案:1.A 2.B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根据发展指数与城市化的关系,甲区域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和在四区域中最高,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第2题,从图中看出,甲、丙和丁区域景观城市化高于人文城市化,乙区域相反;而在乙区域两城市化指数差别最大,即景观城市化远低于人文城市化,应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德国是欧洲人口较稠密的国家,2016年德国人口总数为8200多万。下表是德国不同规模城市个数统计表,下图示意德国不同规模城市及乡村人口比重。据此完成第3~4题。城市人口规模个数>100万的大城市450万~100万的中等城市1

3、010万~50万的小城市70<10万的乡镇135003.图表数据表明,德国(  )A.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进程快B.环境质量下降,城市问题严重C.城市人口比重大,集中在中小城镇D.卫星城市众多,形成城市群(带)4.德国的城市结构与人口分布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有效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B.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C.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趋于平衡D.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答案:3.C 4.D解析:第3题,图示德国小城镇人口比重为58.32%、大中城市人口比重为32.91%,体现了城市人口比重大;其中小城镇人口比重达58.32%,人口在10万~50万的城市有70个,

4、50万以上的中等城市10个,体现了人口集中在小城镇。第4题,图示德国城市结构以中小城市为主,小城镇人口比重最大;这种布局与分布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也有利于资源要素分散到小城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建制镇由167个发展到1998年的1006个,2004年又减少到762个,城市化水平达到45%。读图,完成第5~6题。5.下列对浙江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B.乡镇工业的发展造成污染加重,范围扩大C.小城镇数量过多、过密,造成资源浪费D.大城市数量不断减少,规模不断扩大6.下列关于协调工

5、业化与城市化的对策,正确的是(  )A.进一步优化小城镇发展的空间布局B.分步骤发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C.合理发展小城市,突出小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辐射作用D.调整工业化战略,促进工业的发展答案:5.D 6.A解析:第5题,建制镇的增加说明经济发展、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增快;后期建制镇的数量减少,可城市化水平却达到45%,是由于中小城镇发展为大中城市。第6题,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需要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城镇规模过小,服务功能少,难以发挥聚集力和辐射力。根据合理、集中、有效的原则,撤并乡镇,向中心镇集中,城镇的人口、面积、服务功能增加,发展空间得以优化。城市

6、拥堵是城市发展中的顽疾,“拥堵延时指数”是城市拥堵程度的评价指标,即城市居民平均一次出行实际旅行时间与自由流状态下旅行时间的比值。拼车是指相同路线的几个人乘坐同一辆车上下班、上下学、旅游等,且车费由乘客平均分摊的出行方式。图甲表示我国部分城市拥堵延时指数,图乙为北京市工作日拼车潜力路程分布图。据此完成第7~8题。甲乙7.由图文信息可以判断(  )A.一线城市明显比二、三线城市拥堵B.人口越多的城市,交通拥堵延时指数越高C.北京市拥堵延时指数约为2.25小时D.上海拥堵延时指数较低,与道路建设改善有关8.拼车因环保、节能、缓堵得到政府鼓励。以北京为例,可推断(  )A.

7、拼车潜力路程大部分集中在2~6千米的中短程B.拼车等待时间是拼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C.拼车潜力与拼车距离呈负相关D.拼车信息数据主要来源于“拼车网”答案:7.D 8.A解析:第7题,“拥堵延时指数”是城市拥堵程度的评价指标,即城市居民平均一次出行实际旅行时间与自由流状态下旅行时间的比值,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拥堵延时指数较低,与道路建设改善有关。第8题,拼车是指相同路线的几个人乘坐同一辆车上下班、上下学、旅游等,且车费由乘客平均分摊的出行方式,以北京为例,拼车潜力路程大部分集中在2~6千米的中短程。TOD模式是为了解决城市无限制蔓延而采取的一种以公共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