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儒学大师荀子

【课外阅读】儒学大师荀子

ID:31958519

大小:3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29

【课外阅读】儒学大师荀子_第1页
【课外阅读】儒学大师荀子_第2页
【课外阅读】儒学大师荀子_第3页
【课外阅读】儒学大师荀子_第4页
【课外阅读】儒学大师荀子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外阅读】儒学大师荀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外阅读】儒学大师——荀子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一说“卿”是对他的尊称。荀子是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生卒年不详,据考证,其政治、学术活动年代大体约在周赧王十七年(前298)到秦王政九年(前238)之间。荀子是先秦时代的最后一位儒家大师。他立足于儒家,吸取道、墨、名、法特别是法家和道家的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和充实,而形成了别开一代新风的荀学,成为集先秦诸子之大成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谪居兰陵 著书万言  关于荀子的生平事迹,其早年时期没有确切的史料可以征信,现存的少量史传资料,都是从荀子游学于齐国开始记述的,而且都非常简略。司马迁《史记•荀卿列传》

2、对荀子的记述不足二百字: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田骈之属皆以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讥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滑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  由这段简短的记述可以看出,荀子虽然生于赵国,但是他一生的主要活动则在齐、楚两国。这其中,荀子

3、前后两次来到齐国,从事游学和政治活动,在齐国度过了他一生中政治和学术活动的大部分时间。正是在齐国期间,荀子得以形成自己的思想学说并获得了较高的声望。  荀子第一次到齐国的时间,除上引《史记》之外,刘向的《孙卿新书叙录》也说:“方齐宣王、威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下尊宠之。是时孙卿有秀才,年五十始来游学。”都认为是在他五十岁的时候。而这一点从荀子生活的年代推算是相当可疑的,所以古籍中也有说荀子是十五岁时第一次来齐国的,如应劭的《风俗通义•穷通》就是这种说法;另外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和近人钱穆的《荀卿考》也都认为“五十”是“十五”的传抄之误;而且荀子第一次到齐国时,应

4、该是在齐?王初年。  荀子最初来到齐国,主要是在齐国的稷下学宫从事游学活动。稷下学宫是当时齐国设在都城临淄南门(又称“稷门”)之外的学宫,因在稷山之下,所以称为“稷下学宫”。稷下学宫作为齐国官办的教育机构,大约很早就已经设立了,只是到了齐宣王时期招揽天下贤士集于稷下,才使稷下学宫出现了兴盛的局面。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可见,当时稷下的学者们都受到了齐君很好的优待,最尊宠者可以授以“大夫”、“上卿”之号,赐以“高门大屋

5、”、“赀养千钟”。于是,天下各门各派的学者都云集稷下,“不任职而论国事”(《盐铁论•论儒》),使稷下学宫成为天下学者自由讲学、相互论辩、著书立说、收徒传道的学术场所。荀子早年来到齐国,显然是受到稷下学术风气的感召,慕名而来的。在稷下,他度过了较长一段时间的游学生涯,广泛接触到了先秦诸子各个门派的学说,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学说。  到齐湣王末年的时候,由于齐湣王骄横自矜,引起诸侯不满。荀子一方面因为没有受到重用,另一方面大约也看出了齐国的危险处境,于是就离开了齐国。不久,齐国果然遭受了灭国之灾。周稦王三十一年(前284),燕国攻取了齐都临淄,齐湣王出逃被杀,齐国除

6、了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两城外,其余全被楚、赵、魏、秦、燕五国联军攻占。次年,齐襄王在莒继位,依靠田单组织力量对抗燕军。其后,田单巧用离间计破坏燕王与乐毅的关系,再用火牛阵打退燕军,最终收复了国土。这场战争整整打了七年,使齐国元气大伤。  齐国复国之后,许多失散的学者纷纷回到稷下,荀子也第二次来到了齐国,稷下学宫又出现了往日的生机。不过这时由于田骈、邹衍等前辈学者都已故去,所以荀子受到齐襄王的看重,尊奉他“最为老师”,曾经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祭酒”之职———在学宫中举行宴饮之前按礼必须先进行祭祀,而主持祭礼的人就是“祭酒”,后来逐渐发展成主持学宫各

7、项事务和活动的领袖者,一般由公认的享有很高名望的尊长者担任。荀子三次担任祭酒,可以想见他当时在稷下学宫的名望之高。  大约在周稦王五十年(前265)齐襄王去世后不久,荀子曾经去过秦国,与应侯范雎问答,并受到秦昭王的接见。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崇尚法治,奖励农耕,经济富庶,国力强盛,同时借助地利之险,在与战国诸雄的争战中,不断地获得胜利。当时,张仪、蔡泽、范雎之辈都得到秦国的重用,但他们轻视文化教育,推行愚民政策,于是诈力之术兴起,而仁义之道日渐废弛。所以如《荀子•强国》篇所记,荀子到了秦国之后,秦相范雎问他在秦国的见闻,荀子虽然高度肯定了他在秦国所见的山川、风物、百

8、姓、风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