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一二单元历史试题岳麓版

必修二第一二单元历史试题岳麓版

ID:31960967

大小:276.0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29

必修二第一二单元历史试题岳麓版_第1页
必修二第一二单元历史试题岳麓版_第2页
必修二第一二单元历史试题岳麓版_第3页
必修二第一二单元历史试题岳麓版_第4页
必修二第一二单元历史试题岳麓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二第一二单元历史试题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是2.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处最可能填写的是A.铁犁牛耕B.井田制C.自然经济D.土地私有3.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

2、发展相对稳定4.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至11亿亩。其中,新增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岗”、“陡绝之地”。明清时期,“瘠卤沙岗”和“陡绝之地”能够成为耕地的条件是A.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B.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植制的推广C.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D.曲辕犁的推广适应了不同土壤的耕作需要5.某名胜有一幅对联:“第11页共11页完神禹斧椎功,陆海无双,河渠大书秦守惠;揽全蜀山水秀,导江第一,名园生色华阳篇。”这幅对联最合适的位置是A.大禹陵B.都江

3、堰C.古运河D.苏轼祠6.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A.手工业的发展B.商品经济的发展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7.假如你到博物馆去欣赏后,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你认为下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明清——瓷器C.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

4、——丝织品和瓷器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呢绒和棉布8.《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9.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以农业为立国之本B.

5、非常重视祭祀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10.从明朝后期到清初,“苏湖熟,天下足”逐渐变为“湖广熟,天下足”,江南地区的粮食甚至需要其他地区接济。这主要是因为江南地区A.手工业发展引起农业种植结构变化   B.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C.摊丁人亩导致了农民赋税负担加重   D.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11.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清雍正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这说明A.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    

6、   B.主佃之间人身依附关系减弱C.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       D.传统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12.唐代官营手工业中广泛采用奴隶制和差役制,而宋代官营手工业对军匠和民匠原则上实行雇佣制。由此可见,宋代A.官营和私营手工业竞争激烈         B.政府传统经济政策发生变化C.手工作坊雇佣关系普遍存在         D.工匠的身份及地位有所变化13.《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7、第11页共11页A.两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14.清朝曾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又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材料表明A.清政府严格实行保甲制度            B.清政府限制商人经营范围C.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D.清政府抑制工商业的发展15.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兴起和占据主导地位分别是在(  )A.春秋战国、明中期以后B.春秋

8、战国、唐朝C.秦汉时期、明中期以后D.隋唐时期、清朝16.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1820年的晚清,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市镇经济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晚清经济的衰败 D.坊市制度被打破17.《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旨在强调A.重农抑商应是长久之策B.耕织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C.小农经济具有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