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2277-2014-樟子松造林技术规程》.pdf

《DB21∕T2277-2014-樟子松造林技术规程》.pdf

ID:31978803

大小:213.07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1-30

《DB21∕T2277-2014-樟子松造林技术规程》.pdf_第1页
《DB21∕T2277-2014-樟子松造林技术规程》.pdf_第2页
《DB21∕T2277-2014-樟子松造林技术规程》.pdf_第3页
《DB21∕T2277-2014-樟子松造林技术规程》.pdf_第4页
《DB21∕T2277-2014-樟子松造林技术规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21∕T2277-2014-樟子松造林技术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40B60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2277—2014樟子松造林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afforestationof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2014-04-02发布2014-06-02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1/T2277—2014目次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

2、...............................................13.....................................................................................1IDB21/T2277—2014前言本标准与国家标准(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地方标准(DB21/T2052-2012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比较,各个技术环节进行了细化、量化,增加了符合我省樟子松造林生产的实用性技术和参考性资料。——增加了名词术语;——增加了容器苗造林

3、等。本规程从实施之日起,代替DB21/T2052-2012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樟子松部分。本标准按照GB/T1.1-2009要求编制。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尤国春、宋晓东、杨树军、肖巍、安宇宁、曹宇、张莉莉、宋鸽、赵荣军、于世河、赵国军、刘长全、刘敏、张栢习、韩辉、刘淑玲、徐贵军、孙海红、张日升、刘建华。IIDB21/T2277—2014樟子松造林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造林作业设计、造林技术、幼林抚育及管护、检查验收和造

4、林技术档案等方面的技术内容和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LY/T1607-2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DB21/T2052-2012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樟子松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Litv.)为欧洲赤松的地理变种。在中国天然分布于

5、大兴安岭北部(北纬50°以北)和呼伦贝尔草原东南部,是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3.2造林在宜林地、采伐迹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上通过人工栽植等措施形成、恢复或改善森林、林木、灌木林的过程。3.3植苗造林以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3.4覆土防寒在造林后的一、二年内,于秋末冬初进行埋土防寒,翌年土壤解冻时撤除。一般苗龄小于4年生(含4年生)的均需防寒。3.51DB21/T2277—2014有林地补植为提高林分密度、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以及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和森林多功能效益而在有林地上补植苗木的过程。3.6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生物

6、学、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造林地的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或高效益。3.7良种壮苗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好、纯净饱满、发芽率高,能使后代林木保持优良品质的种子。壮苗是根茎比合理、长势旺盛、没有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苗木。3.8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或虽由多种树种组成,但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80%(不含)以上的森林。3.9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森林,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混交方式有株间混交、行间混交、

7、带状混交、块状混交以及植生组混交等。3.10整地植苗前,清理造林地上有碍于造林作业的地被物或采伐剩余物,以蓄水保墒、消除板结、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为目的而进行的局部或全面的翻松土壤措施。3.11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子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动植物等有害生物。3.12造林成活率以小班或造林地块为单位,造林一年或一个生长季后,造林地上具有成活苗木的种植点数与作业设计的总种植点数的百分比。造林株数以穴为单位计算。3.13割灌除草在幼树生长旺期,有目的割(铲)除部分灌木和杂草,为苗木创造良好的水分和养分吸收空间,使其能够茁壮生长的作业方

8、式。2DB21/T2277—20144造林作业设计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