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ID:31987205

大小:1.53 MB

页数:100页

时间:2019-01-30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_第1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_第2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_第3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_第4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学生发展为本——《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英语新课程实施十年来取得了重要的成绩:1.新课程理念得到广泛认同,课程质量不断提高;2.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和生动;3.教师专业化发展得到重视,质量明显提升;4.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课程资源更加丰富;5.英语教学研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目前英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1.新课程理念尚未全面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动;2.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3.教师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小学师资的数量和质量问题亟待解决;4.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需

2、给予更多关注;5.评价方式改革有待深化。关于三个版本《英语课程标准》的说明200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涵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内容。2003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取代2001年实验稿中的高中部分。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内容,取代2001年实验稿小学和初中部分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执行的正式国家课程文件。关于《课标》修订一、修订依据二、指导思想三、修订原则四、关注重点关于2011年版《课标》一、理念二、课程目标及分级标准三、实施建议四、附录《国

3、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注重质量的目标,这一目标成为此次修订的出发点。各地对《课标》高度认同,由此确立了《课标》基本框架和目标体系保持不变的原则。对《课标》修订的反馈意见主要集中于可操作性方面,特别希望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指导。关于《课标》修订一、《课标》修订的依据二、《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思想;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巩固和深化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着力解决十年改革尚未解决的问题;适应未来十年国

4、家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三、《课标》修订的原则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的中等发展水平为基准,考虑全国各地英语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区不平衡性等因素;在保持《课标》总体结构和目标体系不变的基础上,适当调整部分具体目标要求,以更好地反映全国广大地区的教学实际水平和未来发展需求;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实施建议等部分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充分考虑小学段和初中段英语教学的特点,分别提供具体指导以及教学和评价案例,反映课程改革十年以来的实践成果,加强指导和可操作性。四、《课标》

5、修订的关注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学科中的渗透;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巩固和深化;引导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以能力为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合理设计课程内容、科学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体现学科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在保持《课标》总体结构和目标体系不变的基础上,适当调整部分具体目标要求,以更好地反映全国广大地区的教学实际水平和未来发展需求。关于2011年版《课标》一、理念——《课标》的“第一部分前言”为什么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在中国以及世

6、界上很多地区,相当多的外语(特别是英语)学习者在生活或工作中并不使用外语(包括不能使用、不需要使用等情况)。英语课程对国家发展具有什么价值? 英语课程对学生发展具有什么价值?对国家发展的价值《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与义务。英语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

7、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与各国青少年的沟通与理解,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有利于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为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为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信息化奠定基础。1.课程性质2011年版:双重性质——工具性、人文性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

8、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任务。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确认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问题:不管是否使用外语,学习外语都是有意义的。学习外语不仅可以(可能)使学生获得一种学习和交流的工具,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情感、跨文化交际、价值观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2.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理念的比较课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