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2014633

大小:901.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1-30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2019学年度高二年级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信息填涂在答题卡上。3.请把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非乐”,他认为非乐并非认为乐不美,而是因

2、为乐会“亏夺民衣食之材”,所以要禁止。上述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墨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非乐”实际上就是一种勤俭节约思想,符合墨子的主张。故答案为A项。孟子主张“仁政”“性本善”,庄子主张放弃差别观念,韩非子提倡以法治国,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19-2.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见孔、孟二人A.宣扬复古守礼B.肯定汤武革命C.追求仁政德治D.主张重构秩序【答案

3、】D【解析】材料借助孔子与孟子二人评价“国君与人臣”这一对关系来考察春秋战国时期旧的政治体制的破坏与重建——孔子希望恢复被破坏了的稳定的等级秩序,孟子所倡导的则体现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择明君而行抱负的很强的流动性,改变周制之下的等级僵化。孔子批评管仲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可见双方都强调君臣相处要遵循正常的秩序,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礼制问题,排除A;汤武革命是指仁德的商汤与周武王以武力推翻前朝的革命。材料没有体现孔孟主张仁德的相关信息,排除BC。故选D。易错项分析:本

4、题易错项为B。材料强调的是君臣关系应恪守的原则,但当君不听臣谏时臣子可离开君主,当臣子离开国君时,也就无所谓再安其位、守其职了。3.在董仲舒看来,君主受命于天,但天却不是为君主个人而立,并认为灾异谴告理论作为“天人感应”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天对人间政治得失与治乱兴衰的回应。可见“天人感应”思想A.从理论上论证了君权合法性B.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C.对君主权力滥用有一定约束D.有利于维护政治的大一统【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并认为灾异谴告理论作为‘天人感应’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天对人间政治得失与治

5、乱兴衰的回应”来看,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中以上天惩罚的形式包含着对君主权力滥用的一定约束。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D项。-19-【点睛】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突出君在民之上,违背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有利于强化君主集权。但同时,又主张天在君之上,根据天人感应学说,天是有意志的、能够监督皇帝作为的人格神,并能以祥瑞灾异进行奖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的过度膨胀。4.两宋时期,乡村伦理建设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张载弟子所创制的乡约,强调邻里互助与道德互勉;一种是朱

6、熹所改进的乡村族约,主要是宗族内部的改过迁善教育。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宋时期A.儒学的社会化B.教育的平民化C.社会的宗族化D.理学的哲学化【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理学已经深入乡村,反映出理学对普通社会大众的影响,即从侧面反映了两宋时期儒学的社会化趋势。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是乡村伦理建设,侧重点不在教育的平民化,排除B项;C项说法夸张,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5.南宋时期,继承程颐理学的朱熹、宣传心学的陆九渊等人,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

7、传师学又大办书院。南宋书院的繁荣A.体现儒学陷入矛盾困境B.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C.源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来看,理学通过这种书院教学的模式得到大力宣传,说明南宋书院的繁荣推动了理学的传播和发展,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各派的活动促进了书院发展,不是各派思想趋于合流,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儒学仍然处于正统地位,排除。-19-【点睛】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

8、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南宋书院宣传理学和心学,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到:“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