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与对策

服务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与对策

ID:32050524

大小:2.65 MB

页数:61页

时间:2019-01-31

服务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与对策_第1页
服务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与对策_第2页
服务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与对策_第3页
服务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与对策_第4页
服务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服务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1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章导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服务贸易国际间流动日渐兴起,服务贸易已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世界国民生产总值(GDP)的60%都是靠服务业获取的(世界银行2001)。近1/3的世界贸易是发生在服务领域中的。2007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3200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17%。其中,出口32600亿美元,增长18%,比上年同期增速提高6个百分点,也高于同期货物贸易15%的出口增速;进口30600亿美元,增长16%(WTO2007)。目前,服务贸易的份额已经占到了全球贸易的20%,占到全球FDI的60%。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贸易中扮

2、演着越来越为重要的角色。据经合组织的统计,服务业对于GDP的贡献情况是,在发达国家占73%,在发展中国家占52%,同时,它对于就业的贡献,在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72%,在发展中国家达到了35%。1990年以后,在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贡献已经从65%增长到了72%,而在发展中国家已经从45%增长到了52%。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增长了几乎三倍,达到2.4万亿美元。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随着这些国家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呈现逐渐增强的局面,如2000年希腊的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75.4%。2001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达到329亿美元,进口390亿

3、美元,分别占贸易总额的11.0%和14.4%。在过去的20年当中,中国的服务贸易额已经从420亿美元增长到了1570亿美元。服务出口不断增长,年均的增长率达到13%。2001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0.4%。2000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总就业人数的27.5%。据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6))统计,1982至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近29倍,年均增长15.9%,为全球平均增长水平的2倍。由此可见,对中国来说,不仅仅需要不断提高其在货物出口方面的竞争力,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鉴于服务业行业的特殊性,国际服务贸易成

4、为国际贸易领域中一个利润高、3政治敏感性强的新兴市场,因而也是竞争激烈、各国竭力保护的领域。各国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并从国家安全、健康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出发,纷纷设立措施限制服务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利用非关税壁垒限制外国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成为了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保护手段。据统计,各国设计出的服务贸易非关税壁垒已多达2000多种,用来保护本国的银行、通信、保险、运输、旅游、数据处理和其他服务部门免受或少受外国服务者的竞争,保护本国市场的同时,也阻碍了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而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业将与国际接轨,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中也存在

5、着如何进行合理保护的问题。国际服务贸易的壁垒是不可忽略的。因为它们主要是管制性的壁垒,与传统的关税和配额方面的壁垒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不存在简单的“关税等值”,无法与商品贸易壁垒作比较,但是取消这些壁垒则影响重大。随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壁垒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也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如何量化服务贸易壁垒,衡量各国的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进而在世界贸易组织互惠基础上给谈判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已成为各国或地区的政府和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同时,如何应对服务贸易壁垒,促进我国服务出口已成为当前服务贸易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通过对服务贸易壁垒影响的

6、国际比较分析,提出我国的应对措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2研究思路与创新本文将在查阅服务贸易壁垒的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借助于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世界银行等数据库资源,对我国和国际比较对象国家的服务贸易壁垒及效应进行比较,并以此对我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应采取的策略、立场、坚持的原则等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应对服务贸易壁垒的发展对策。本文的创新有以下两点:一是研究重点的创新。根据对国内有关服务贸易壁垒的研究现状来看,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贸易壁垒的整体研究方面,而对于服务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研究较少。而本文对服务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进行4经济学分析以及国际比

7、较,由此来得出结论,是目前研究较薄弱的一个领域。二是选题角度新。对服务贸易壁垒的研究很多,但是对服务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进行国际比较分析、经济学等综合研究来引发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应对策略还较少,并且从这种角度使观点更鲜明,也更有说服力。1.3相关文献综述1.3.1国际贸易基础理论1.3.1.1比较优势理论首先是亚当·斯密(AdamSmith)的绝对优势理论。他主张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各自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即生产成本绝对低)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交换,则对所有国家都会是有利的。他揭示了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有利的自然察赋与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指出一个国家只要

8、根据有利生产条件参与国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