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空间集聚的演变分析——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工业空间集聚的演变分析——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

ID:32086705

大小:3.04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1-31

中国工业空间集聚的演变分析——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_第1页
中国工业空间集聚的演变分析——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_第2页
中国工业空间集聚的演变分析——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_第3页
中国工业空间集聚的演变分析——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_第4页
中国工业空间集聚的演变分析——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工业空间集聚的演变分析——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独创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未获得.(逵!翅逡直墓他盂要挂型直距趁:奎拦亘窒2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一一⋯兰兰兰兰竺竺塑一兰三竺尘一竺尘一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

2、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吝作者签名:参明签字日期:弘夕年厂月夕日导师签字:签字日期:中国工业空间集聚的演变分析-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O前言O.1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0.1.1问题的提出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自由市场理念在全球范围的扩张,以及劳动力、资金、技术、知识等要素更为快速的扩散和流动,一方面使得生产活动可以分解为不同的阶段,使得生产过程可以分散开来;

3、另一方面却又降低了产业空间集聚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使得那些在产业空间内具有初步优势的区域,更容易吸引生产活动的集聚。因此,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并没有因为生产过程的分散而下降,相反生产的本地化特征、区域之间的分工和等级体系更加明显。产业集聚是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自由配置的结果,产业在某一地区的高度集中或集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地理变化的必然现象。市场经济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存在较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形成于19世纪并在20世纪继续得到保留和发展的美国制造业带(Manufac俩ngBelt)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集中了全美近三分之一的制造业。在德国的鲁尔区(重工业)、意大利

4、的米兰附近(皮革服装业)、法国的大巴黎地区(奢侈品制造业)同业显示出这种产业集中性。不仅一般制造业如此,高新技术产业也显示出很强的地区即种倾向,如近几十年在美国形成了“硅谷”和“128公路”这样全球性的高科技电子产业区,实际上是一种高科技产业的地区集中现象。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实行的是高度的计划体制,追求平衡布局和国防原则,对产业集聚的认识很缺乏,产业的地理布局主要取决于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或干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市场化改革对于区域和产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市场化改革打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的人为控制,我国市场经济意识得以加强,再加上交通运输和

5、通讯设施等的极大改善,使得地区间的要素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可以按照市场规律来配置资源,这些变化给我国产业布局和区域分工带来很大的影响,产业的地理布局趋于合理化。但是,另一方面,在改革过程中,随着中央的行政性分权以及地方政府的自主权扩大,地方政府已经逐渐具备经济人的特点,即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因此地方政府也具有典型的利己性、有限理性和自主适应性。由于改革的不彻底和制度变迁的远未完成,在这种特殊的制度环境下对地区局部利益的追求构成了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国家整体利益的障碍,同时改革中不断出现的寻租机会也在不断造成新的扭曲。总之种种原因所导致的地区间的贸易壁垒与行政壁垒会对产地理集聚

6、产生深刻影响。产业集聚作为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配置的结果,那么这两种相反的市场化趋势到底对中国工业集聚的演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中中国工业空间集聚的演变分析.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国工业集聚的演变呈现什么样的趋势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0.1.2研究的意义产业集聚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认识和研究产业集聚的演变规律对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正如我们前面所说,产业集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自由配置的必然结果,探讨中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产业地理格局的演变无论对改革开放中的政策实施还是对产业布局的健

7、康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产业集聚和市场一体化的关系研究最深入的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建立起来的新经济地理理论(NewEconomicGeo铲aphy)。该理论以迪克斯特与斯蒂格利茨1977年建立的垄断竞争模型为基础,用规模报酬递增和运输成本的相互作用来解释集聚的产生,基于该理论国际国内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以此来解释很多古典经济地理理论无法解释的产业布局现象。本文将遵循新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框架,即随着运输成本的下降(也就是市场一体化的增强),产业布局将呈现先集聚后分散的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