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元明清文学.ppt

【5A版】元明清文学.ppt

ID:32095202

大小:1.34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1-31

【5A版】元明清文学.ppt_第1页
【5A版】元明清文学.ppt_第2页
【5A版】元明清文学.ppt_第3页
【5A版】元明清文学.ppt_第4页
【5A版】元明清文学.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5A版】元明清文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元明清文学概述教学目标:了解元明清文学概况了解此时期主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元代文学元史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206年成吉思汗在漠北建立大蒙古国至1234年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方。第二阶段:从1234年至1276年蒙古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为蒙古人统治中国北方的时期。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第三阶段:由1276至1368年明朝建立,为元王朝统治整个中国的时期。元代文学,主要是指后两个阶段的一百三十多年间文学创作。元朝是一个以蒙古贵族为主,联合各族上层分子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元代文学发展的社会背景第一:对被征服地区肆意掠夺,推行民族压迫、

2、民族歧视政策。“四等人制”——国民分成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四种等级。第二:强占农田、加重剥削,使农业经济遭到破坏。第三:政治腐败,官吏贪污,冤狱遍野,民不聊生。第四:轻视学术文化,使得知识分子社会地下。典故:宋·郑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元代社会状况决定了元代文学的主要特色,诗词歌曲,散文小说,北戏南戏,大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基调,即同情民生疾苦,和描露民族压迫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正是蒙古统治阶级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和对广大人民进行掠夺的必然产物。元代文学以杂剧、散曲、南戏的成就最高,即后

3、人与“唐诗”、“宋词”、相并称的“元曲”。元曲元曲不单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品种,而且是“一代之绝作”,是元代社会一面忠实的镜子,是元代文学的灵魂。王国维把元曲与“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并列,称之为“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元曲散曲杂剧散曲曲产生于词的基础之上,故被称之为“词余”散曲小令,一般指独立的只曲,即寻常小令。大多来源于民间流行小调,经整理而成。套数又称套曲、散套或大令,是用同宫调的两支以上曲子写成,和杂剧中的套曲相似。全套必须押同一韵。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4、。”“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马致远:贡献最大,成就最高。他扩大了散曲的题材领域,提高了散曲的艺术意境。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散曲代表作家张可久【山坡羊】《潼关怀古》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的前三句,共写了九种事物,每个事物前分别冠以修饰语,使各个事物带上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一个统一体。杂剧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合为一本。折主要是指音乐上

5、一个完整的套曲。一折就是与一套曲子相适应的一个较大的剧情段落,是杂剧的一个组织单位。一“折”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同时也是音乐单元,见后),四折之间,大多表现出情节起、承、转、合的变化。“楔子”本意是插入木器的榫头中使之紧固的小木片,引申到杂剧中,是指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过场戏,是整部剧本中的有机部分。元杂剧的脚色分为四大行旦:扮剧中女性。主角为正旦,此外还有副旦、外旦、大旦……末:扮剧中男性,主角为正末,此外还有副末、外末、大末……净:以扮演刚强狞恶的人物为主,多扮男性,偶尔扮演女性杂:不属于以上三类,或脚色不明的其他人物。

6、元杂剧以曲辞为主要部分。是剧本文学价值高低的标志,通过大段成套唱辞以抒写主唱人物的激情和复杂的精神状态。元杂剧以宾白和科范为辅助部分。宾白:剧中人物说白部分。科范:有关动作、表情、效果等舞台指示。“做相见科”“做寻思科”“做起风科”关汉卿杂剧历史剧:《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公案剧:《窦娥冤》《蝴蝶梦》《绯衣梦》社会爱情剧:《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调风月》元杂剧的主要奠基人《窦娥冤》通过一个蒙冤而死的普通妇女的满腔怨愤使天地发生异常变化的情节,有利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黑暗、腐败的政治,强烈地表现了长期遭受压迫的人民大众的反抗情绪。王国

7、维《宋元戏曲史》认为将之放在世界伟大的悲剧中,也毫不逊色。可见《窦娥冤》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王实甫《西厢记》《西厢记》是我国较早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大型戏剧,也是元代成就最高的爱情剧。描绘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的渴望,情与欲的不可遏制和正当合理,以及青年人的生活愿望与出于势利考虑的家长意志之间的冲突。元代四大爱情剧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南戏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杂剧风行于大江南北,它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演剧脚色可分末、旦、净三类。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

8、调。而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南戏流行于东南沿海。剧本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作规定。宫调也没有规定。南戏角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