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生猪产业发展规划.doc

荆门市生猪产业发展规划.doc

ID:32160183

大小:6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01

荆门市生猪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荆门市生猪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荆门市生猪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荆门市生猪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荆门市生猪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荆门市生猪产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荆门市生猪产业发展规划荆门市畜牧兽医局养猪业是我市畜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促进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根据《荆门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2011-2015年)》、《荆门市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我市生猪产业“十一五”发展的成效(一)生猪产业在畜牧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2010年,全市生猪出栏量365.78万头(其中:自食101.48万头,外调264.3万头),约占全省生猪出栏量的10%,在全省17个地市中排名第六;农民人平出栏生猪达2.03头,在省内居第二位;猪肉产量27.43万吨,占肉类总产量35.85万吨的76.5

2、%;生猪产值54.87亿元,占牧业总产值77.52亿元的70.8%。(二)标准化规模生产势头良好。到2010年底,全市共有3个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市),6个省级以上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其中国家级3个);生猪年出栏50头以上的场(户)8127个,其中出栏万头以上的31个,千头以上的1019个。全市发展“150”模式养猪示范户431户,建成标准化猪舍1334栋;生猪规模养殖出栏量占74%。(三)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13一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钟祥市通过招商引进南京雨润投资2.8亿元组建的盘龙肉食品有限公司已于2000年9月投产,年屠宰加工生猪200万头。江西正邦公司计划投资

3、11.3亿元,在沙洋县兴建集种猪繁育、饲料加工、商品猪屠宰于一体的项目,目前存栏种猪1600头的繁育基地和36万吨的饲料厂已经建成;五三陈湾、沙洋裕洋、湖北心连心、湖北龙王、掇刀金旭等一批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现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1家,其中生猪加工企业8家。二是中介服务组织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已建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399家、协会13家(其中养猪合作社209家、养猪协会7家);发展畜禽及其产品运销大户54家(其中生猪运销大户35家)。(四)产品安全监管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市在规模养殖场(小区)中推行畜禽养殖档案制度,逐步建立了畜产品可追溯体系。全市

4、各级畜牧部门加大了对饲料、兽药、添加剂等畜禽养殖投入品的检测和监管力度,不定期地对饲料生产企业和兽药经销市场、规模养殖场进行抽查及专项整治活动,有效打击了经营假劣兽药、饲料添加剂和非法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行为,净化了全市兽药、饲料市场。同时,积极开展畜禽产品检疫检验,将畜产品的产、加、销等环节全面纳入监管范围。扎实推进畜禽产品无公害双认证活动。2010年,全市累计抽检畜产品样品5200批次,其中市级监测畜产品药物残留1200批次,送检省级例行监测样品280批次,开展生猪产地检疫257.3万头,屠宰检疫生猪29.94万头,检出并作无害化处理病死猪肉12.85吨。到目

5、前为止全市已认证无公害畜禽产品33个(其中生猪21个)、有机畜产品3个、绿色畜产品6个,提升了畜禽产品市场竞争力,确保了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五)服务支撑体系初步建立。一是具备与生产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体系。全市现有能繁母猪20.54万头、种猪繁育场26个,建立生猪人工授精站(点)42个;二是疫病防控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建立动物疾病控制机构62家(其中市级1家,县级3家,镇级55家),配备执法人员48人,各乡镇落实防检监督员119名,村级动物协检员971名。二、我市生猪产业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13(一)我市生猪产业发展趋势当前,我市养猪业蓬勃发展,正在由生产型向效益型,数量型向

6、质量型转变;生产方式由传统分散的生产经营模式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方向发展。优质、高效、安全成为现阶段养猪业发展的新趋势与重要特点。1、地位将更加突出。猪粮安天下,猪肉是我市居民的主要肉食品消费来源。养猪业是我市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在促进粮食转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十二五”时期是人口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关键时期,有关调查表明:进入大城市的人口,年人均畜产品消费比在农村增加7.2千克,到中小城市也增加4.2千克,猪肉消费仍有较大潜力,养猪业占畜牧业产值比重仍将保持较

7、高水平,地位将不断增强。2、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模式将成为发展主流。过去那种分散饲养、规模狭小、畜禽产品安全无保障的传统畜牧业的旧格局己被打破,全市各种标准化养殖模式发展迅速。通过小区养殖和规模生产发展,标准化的养殖方式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普遍认同,并迅速推进。“十二五”时期科学饲养、集约经营的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模式将成为主流。(二)我市生猪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目前,全市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品牌效应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还没有一家国家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只有7家。畜牧产业化经营与组织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