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九山传记--积谷山

鹿城九山传记--积谷山

ID:32165822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1

鹿城九山传记--积谷山_第1页
鹿城九山传记--积谷山_第2页
鹿城九山传记--积谷山_第3页
鹿城九山传记--积谷山_第4页
资源描述:

《鹿城九山传记--积谷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温州鹿城九山传记--积谷山文/黄兴龙温州市中山公园的南端,有座高38.7米,平面面积1.2万平方米的圆锥形小山丘。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这就是和华盖、海坛、郭公、松台、巽吉、黄土、仁王(东屿)灵官(西屿)合称为温州“九山”之一的积谷山。这里有谢池、小赤壁、月带桥、义井、池上楼、驻鹤亭、谢客岩、飞霞洞、留云亭、冽泉等名胜古迹。据说东晋太宁元年(323年),郭璞来温督造永嘉郡城时,指着积谷山和太平岭外的卧旗山,曾说过“内有积谷,有其不饥;外有卧旗,虽兵不凶。”祝愿温州人民永远过着安康的生活。一、池塘春草几回春唐代状元、时任温州太守的张

2、又新在《谢池》诗中说:“郡郭东南积谷山,谢公曾是此跻攀。今来惟有灵池月,犹尔婵娟一水间。”谢池位于积谷山西麓,附近巉岩壁立,古木盘根错节,月带桥把谢池巧妙地一分为二。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世袭康乐公的谢灵运(385-433年)进而被贬为永嘉郡(今温州)太守。七月十六日从建康(今南京)动身,同年八月十二日抵永嘉。在任期间他酷爱温州山水,相传还特地在积谷山西麓,临崖挖掘一个造型幽雅的“春草池”,并筑室于其旁。他的《登池上楼》诗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呜禽”一联,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为了纪念谢灵运,后人就将春草池改称为“谢池”。谢池

3、北面的高处,有赤壁亭和一个平坦的“天壁台”。登台俯瞰,青草萋萋,緑波轻漾。谢池的崖壁上有“谢池”、“小赤壁”、“云根”、“气如虹”;池中的巨石上有“枕流”、“漱石”等题刻,均出自历代名家之手笔。上世纪60年代初笔者去公园游览时,曾见过“小赤壁”、“枕流”、“漱石”等大字,因其都被涂上鲜红色的油漆,故至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宋代温州太守杨蟠有《春草池》诗云:“寂寂緑岩畔,相期无后人。不知康乐后,池塘几回春。”谢池的左前方,有一口开凿于北宋的“义井”。六角形的井栏内侧,镌刻着“开元寺僧利卿,谨舍净贿壹十叁贯文有余,重修义井一口,并置井栏甃

4、砌……至和元年(1054年)甲午岁十一月二十七日题记耳”等铭文。1991年3月,温州市五马街道办事处对这口宋井进行过修复。清雍正十年(1732年),温州巡道芮复传捐官俸千两,购买民地,在义井和谢公祠的附近重建东山书院。傍山筑舍,依石为门,书院由谢祠入径,颜曰“名教乐地”。中为闲存堂三间,后为静虚斋,斋西为进修轩,轩前有池,池上屋三楹,题曰“尘襟可涤”。入门峭石壁立,上有天泉,楼榭、廊庑、斋舍、庖湢具备。次年落成,前绘灵运像,内祀儒老(即王开祖),左建文昌阁,颇具规模,来学者日众。二、千秋康乐池上楼位于积谷山西麓谢池巷2号的池上楼,又名

5、“如园”。系后人为纪念谢灵运而兴建的。清道光三年(1823年),时任湖南粮储道的张瑞溥辞官回归故里,在原4池上楼遗址购地重建面阔三间,四面回廊,临池设靠槛,重檐,歇山顶的“池上楼”,增添“怀谢搂”、“春草轩”、“鹤舫”等建筑。清代郭钟岳在《瓯江小记》中说:如园中亭榭虽不多,然外景绝佳,殊难得也。著名诗人梁章钜亲自为之撰联:“面壁拓幽居,一角永嘉好山水;筑搂存古意,千秋康乐旧池塘。”它与信河街与九山之间的马宅巷陈宅花园(兰芬厅),松台山东麓的曾宅花园(怡园),同为晚清时期温州城内三大私家名园。1981年,池上楼被列为温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

6、单位。2000年,早已成为破烂不堪的大杂院的池上楼开始重建,次年10月以崭新的面貌正式对外开放。园内亭台楼阁争奇斗艳,奇石名画交相辉映。《宋书·谢灵运传》载:“(永嘉)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遨游,遍历诸县……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因此,“寻山渉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至。”谢灵运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把诗歌从描写人物为主,拓展到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体的人。他创作的《登江中孤屿》、《郡东山望溟海》、《舟向仙岩寻三皇井》、《游岭门山》、《登緑嶂山》、《白石岩下径行田》等大量诗篇,首次向世人披露当时仍属蛮荒状态之

7、温州瑰丽山水,同时也奠定了他自己作为中国山水诗鼻祖的坚实基础。次年(423年)秋,谢灵运托病辞官,在瓯江之滨的北亭与吏民告别。谢灵运的艺术成就,一直为世人所景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读谢灵运诗中》说:“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士郁不用,须有所洩处。洩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宋代大文豪苏轼有诗曰:“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2007年2月25日,张瑞溥五世孙、86岁高龄的张亦文老先生,只身从河南开封赴温重游故宅,并将一副由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原北大校长朱益藩手书的如园对联:“春草池塘仍旧迹;东山风月绘名园”捐赠给温州博物馆。

8、2010年1月11日,82岁高龄的台湾诗翁余光中偕夫人范我存、幼女余季珊来温游览,曾怀着崇敬的心情同登池上搂,以寻觅谢灵运在积谷山的踪迹。三、飞霞洞与谢客岩穿过两岩夹峙的“小石门”,经“东山书院”遗址,沿傍山的小径东南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