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

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

ID:32180637

大小:5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01

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_第1页
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_第2页
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_第3页
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_第4页
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概述1、宋朝的文化发展趋势,基本上与其积弱积贫的国力相应,尽管有其自身发展的某些特点,文化巨匠也层出不穷,唐宋古文八大家,宋朝即占六人,但从总体的格局和气度而言,它终究难以和强盛的唐朝所表现出来的恢弘相比拟。2、宋代的书法在起点上有着先天的不足,首先表现在客观方面:书法自从实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自觉的艺术样式之后,师生相传的“道统”一直未绝。即使像南北朝时的长期分裂板荡,但因王羲之本成长于东晋,所以“江左风流”也仍由羊欣、智永等人继承下来并传至唐代。五代的动乱,即发生在中原,而且数年就破坏一次,因此这一绵长的传统遭到了致

2、命的阻断。历代优秀书法遗产遭到兵灾的破坏,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尽管宋太宗后来命王著鉴定内府所藏刻成《淳化阁帖》,只有二府大臣才能蒙赐一套,它对于促进书法复兴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书法遗产垄断所造成的后果,是真正有天才的书家失去了鉴古开今的良机。3、宋代书家们大多以唐人为梯航,一则是因唐为近代,书迹还较易寓目,二则便是晋帖已成奇货的缘故。4、由于唐时对读书人在科举进身和官吏考绩两方面的书法要求到宋代已不复存在,朝野不再以书法相尚,必然使产生大书家土壤贫瘠不堪。但是毛笔还在使用,于是投机取巧的士子为了博得当世主文者的欢心,竭力模

3、仿他们的书体。这种及其短视的实用主义做法,造成了宋代特有的“趋时贵书”现象。5、欧阳修在编纂《集古录》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鉴赏能力,而且认识到当代与古人的差距已至不可等闲视之的地步。与当时已处于书法巅峰的蔡襄一道,为促进宋代书法转机的出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苏轼、黄庭坚和米芾的时实践努力,标志着宋代书法的复兴。他们通过知己知彼的权衡,突破了唐人的樊篱,闯出了一条“尚意”的新路,而帮助他们达到目的的思想武器,即是禅宗。6、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派别,起源于唐代中期,发展到宋代,已成为士大夫的宗教。这一方面是因为宋朝统治者出于

4、政治需要。另一方面,禅宗的这些转变,也改变了士大夫心目中的地位,不少士子从坚决辟佛的立场,逐渐转向对禅僧抱有亲善的态度。如欧阳修晚年取号“六一居士”。民族矛盾的深重和官僚制度的腐败,给士大夫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禅宗教义中视人生如梦幻、生死无别,宣扬随缘任运即是解脱,强调一切现实问题的解决无非是自我心理的调节等等,正与士大夫的要求一拍即合。7、宋代书法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与唐代拉开了距离。与唐人“尚法”的主流相比,宋人则更注重意趣的抒发和个人情感的宣泄,他们想写什么或怎么写,都表现出一种任情适性的自由,因此更接近艺术的本质。

5、第一章北宋前期的书法第一节晚唐五代书风的延续1、徐铉篆书《重摹秦峄山刻石》行书《私诚帖》所反映基本是晚唐以来趋于肥厚的时代风貌。2、王著,对北宋学虞世南一系的人如周越、宋绶、蔡襄等,有着较大的影响。他主持编纂《淳化阁帖》。其书法的主要弊病在于缺乏学养而导致的俗。3、李建中,人称“李西台”他的书法能反映出恬淡枯寂的心境。其线条,较少提按,而中锋的用笔使之带有浑朴的意味。4、林逋,人称“梅妻鹤子”。苏轼的“诗如东野(孟郊)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历来认为是对林逋诗书恰如其分的评价。黄庭坚云:“林和靖诗句自然沉深,其字画尤工,遗

6、墨尚当宝藏,何况笔法如此,笔意殊类李西台尔清劲处尤妙。”若将林逋的书法与李建中加以仔细比较。在笔法上,林逋的觚棱方折颇有别与李建中的暖姝圆转,因而前者显得更耸峭有力;在章法上,林逋本与李建中异趣,林疏朗而李茂密,因而前者更显得萧散有致。第二章北宋中期的书法第一节欧阳修与《集古录》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晚年,他已把书法作为唯一爱好,因为他从中得到无尽乐趣:至于学字为于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乃知昔贤留意于此,不为无意也。2、《集古录》是欧阳修的一大伟大贡献。它是目前所存金石碑帖著录类书籍中最早的一部,开启了

7、以碑证史和以碑纠史的先河。不仅对书法,而且对于史学、金石学、文学等都有卓著的贡献。第一节蔡襄的历史地位1、蔡襄,字君谟。蔡襄中年的真、行两种书体,基本上未能跳出唐人的樊篱。具体的分析,是颜真卿和虞世南两家的糅合。2、行书是蔡襄的强项,在他创作中也占有最大的比例。其四十岁的《自书诗稿》固然是一件精彩的长卷巨制,但之所以未臻上乘,重新誊录是原因之一,而最主要的还是风格尚未成熟,其中尖细柔媚的用笔太多,以致整体格调流于轻滑,远未达到沉稳的佳境。蔡襄四十五岁时,是其形成风格并趋于完美的顶峰时期。《扈从帖》、《安道帖》、《澄心堂纸帖

8、》,此三件可认为是蔡氏行书手札中的极品。尤其是《澄心堂纸帖》,那种温润超轶、雍容华贵的韵致,在他所有行书作品中也是仅见的。3、“精劲”二字,是蔡襄小楷的特点。《谢赐御书诗》便充分体现了蔡书精到和劲利的两大特色。此帖所用书意为颜真卿而笔法近虞世南,气息安闲,点画清刚。4、蔡襄的飞草,兼有章草和飞白书的特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