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优势产业的选择分析

陕西省优势产业的选择分析

ID:32196221

大小:2.52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2-01

陕西省优势产业的选择分析_第1页
陕西省优势产业的选择分析_第2页
陕西省优势产业的选择分析_第3页
陕西省优势产业的选择分析_第4页
陕西省优势产业的选择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陕西省优势产业的选择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内蒙古人学硕士学位论文陕西省优势产业的选择研究1.1研究背景及意义一、引言优势产业是能够对经济增长发挥关键性作用的一种产业,它对促进地区整体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近年来,陕西省依托自身丰富的优势资源并采取一系列战略措施和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促进陕西省优势产业的发展。陕西省政府积极实施一系列产业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增长迅速,平均每年增长30%以上,是陕西活力最强的优势产业;确定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路,制定装备制造业振兴专项规划,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着力建设陕北能源重化工产业基地。通过这些优势产业的发展,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陕西省

2、GDP由2005年的3933.72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2512.30亿元;财政收入由529.02亿元增加到2579.3亿元;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11.1:49.6:39.3发展到2011年的9.8:55.4:34.8。因此,从总体来看,陕西省经济依托这些优势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对于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就三次产业的比重来看,这些优势产业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明显。与此同时,陕西省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优势产业技术研究开发与创新能力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突出,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制约产业的快速发展。所以,要促进陕西省经

3、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克服这些问题,因地制宜的选择陕西省的优势产业,并依托这些优势产业来促进陕西省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综上所述,作为西部经济强省,陕西省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丰富自然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将这一优势转化为结构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进而优中择优,聚焦拳头产业,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从而带动全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这对促进陕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并进一步推动陕西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陕西省优势产业的选择研究1.2文献综述1.2.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优势产业的研究主要包括在于对其理论基础的不断完善。比较优势理论

4、和竞争优势理论构成优势产业主要的理论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分为绝对比较优势和相对比较优势两种,用来解释国际间贸易的形成和贸易利益的产生。绝对优势理论阐述的是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其绝对有利的、适宜于某种特定产品的生产条件。若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遵循“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的原则进行生产,然后再互相交换,这就会使各国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等)得到充分利用,最终增加社会的总财富。所谓“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是指生产某一产品的劳动生产率较另一国家或地区要高,或者成本较另一个国家或地区要低。相对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比较利益是决定国家贸易的一般基础,而不是绝对利益。每个国家都有各自比较有利的生产条

5、件,各国都把生产要素投入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进口相对不利的产品。这就会促使每个国家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使发生贸易的国家获得比较利益。其后,赫克歇尔(1919)、俄林(1933)等依据生产要素的比例,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补充,形成资源禀赋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就是相对价格差异,生产要素的分布决定生产要素的供给,使产品价格存在差异,这样各国各地区就会发生贸易。他们认为每个国家或区域都会用其相对充足的要素生产商品,从中获得比较优势,而利用其相对缺乏的要素生产商品,就处于不利地位。根据资源禀赋理论,生产要素的差异决定了每个国家或区域生产产品的决策,如果生产和输出资源丰富的产品,

6、进口资源稀缺的产品,那么就能够获得利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竞争优势是否能在国际市场上落脚关键取决于该产业能否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该理论模型由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公司战略、市场结构与竞争对手的情况、政府行为和机遇这六种因素共同构成,并共同决定着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都是产业优势的决定因素,它们共同决定了地区产业的优势,为国内学者研究优势产业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2.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优势产业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内涵和选择等方面。塑鍪查奎堂堡主兰垡堡奎堕塑塑垡垫兰些塑垄堑翌窒(1)对优势产业内涵的文献

7、综述对于优势产业,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优势产业的内涵界定有所不同。如金碚(1997)、王建国(2005)、徐仕政(2007)、魏后凯(2004)、唐建(2008)、宋德勇、李金滟(2006)等,他们都是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结合在一起对优势产业的内涵进行研究,优势产业是这两种优势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定义在目前的研究中相对比较成熟,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被采用。有的学者还从产业关联角度对优势产业的内涵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主要学者有陈长民(1998)、李金叶(2005)、冯江华、王峰(2000)等。他们认为优势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