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

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

ID:32217744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1

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_第1页
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_第2页
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_第3页
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_第4页
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一、课前检查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课文背诵文言文阅读教学占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三分之一,我们要高度重视,争取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这节课我们将进行文言文的专项复习。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复习目标。二、复习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常见题型,把握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2.把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特别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理解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熟记常见的通假字。3.领会文句的意思,翻译关键的语句。4.把握作品的内容及主旨,鉴赏作品表达技巧,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接下来了解一下我们临沂中考的命题情况:三、

2、命题动态近年来,中考选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作,由语段阅读向整篇阅读发展、由课内篇目向课外读物发展,且课外选文“上镜率”呈攀升趋势。命题类型和材料选择归纳如下:对比阅读内容或和形式相似的课内外文言文课外阅读记人、叙事、写景类的文言文课内阅读以新课标规定的基本篇目为主临沂市中考回顾年份分值考查内容题型200614分对比阅读:课内《邹忌讽齐王纳谏》最后二段;课外《战国策齐策》片断。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内容理解思想感情人物形象 200713分对比阅读:课内《送东阳马生序》第一段;课外《宋史杨时传》片断。200815分课内阅读:《醉翁亭记》2—

3、4段。200912分对比阅读:课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外《论语》片断。201013分对比阅读:课内《三峡》;课外《入蜀记》片断。四、考点集结考点分类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思想感情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写作手法学生完成2010中考题,做题时交流不明白的地方。五、体验中考(一)(2010·临沂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6—9题。(13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

4、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5、。(2分)①沿溯阻绝。绝:②或王命急宣。或:③不以疾也。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答案:(1)断(2)有时(3)快(4)全,都结合中考小结:学生对于“沿溯阻绝”的“绝”和“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解释出错率较高,课内的文言实词不会迁移运用。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答题率呢?锦囊妙计解释词语(1)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牢记课文中词语解释,尤其记准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2)课外文言文中的词语解释,可联想课内含该词语的意思。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答案: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结合中考小结:句子翻译难度不大,多数得分较高。第①句翻译很好,个别同学对“清荣峻茂”翻译不到位;第②句部分同学对“议者”“谓”“奇”翻译不到位。我们如何使自己的译文准确无误?锦囊妙计翻译句子(1)联系上下文,落实关键词语的意思。(2)掌握翻译方法:留(保留)如一些地名、人名、官职名称等;删(删除)删去无意义或

7、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换(替换)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调(语序)主要指倒装句,翻译时变为正常语序;补(补充)对于省略句,翻译时补出省略词语;变(意译)不好直译的变成意译。(3)要做到忠于原文,语言流畅。8.[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答:答案:[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结合中考小结:多数学生能从原文中筛选信息作答,但概括不够全面。如何使这类题目尽量不失分呢?锦囊妙计内容理解(1)在理解词义、句义后,从整

8、体上宏观地理解全文,初步概括文章内容。(2)着眼于全局,体味感情基调,筛选捕捉关键信息。(3)结合具体语句概括归纳,联系上下文,不顾此失彼。9.[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