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南中考语文信息

2012年河南中考语文信息

ID:32276596

大小:4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2

2012年河南中考语文信息_第1页
2012年河南中考语文信息_第2页
2012年河南中考语文信息_第3页
2012年河南中考语文信息_第4页
2012年河南中考语文信息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年河南中考语文信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年河北省中考语文信息文言文(16篇):一、文言文篇目1、论语十则2.鱼我所欲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曹刿论战5.邹忌讽齐王纳谏6.出师表7.桃花源记8.三峡9.马说10.陋室铭11.小石潭记12.岳阳楼记13.醉翁亭记14.爱莲说15.记承天寺夜游16.送东阳马生序2、文言文分类:重点复习:《鱼我所欲也》、《送东阳马生序》、《记承天寺夜游》、《论语10则》、《口技》、《满井游记》。次重点复习:《岳阳楼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桃花源记》、《出师表》;再次重点:《陋室铭》、《爱莲说》;《

2、马说》。非重点复习:《醉翁亭记》、《邹忌讽齐王纳谏》、《小石潭记》、《曹刿论战》、《三峡》、《与朱元思书》。诗词(34首)关雎2.蒹葭3.观沧海4.饮酒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次北固山下7.使至塞上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9.行路难10.望岳11.春望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6.观刈麦17.钱塘湖春行18.雁门太守行19.赤壁20.泊秦淮21.夜雨寄北22.无题23.相见欢24.渔家傲25.浣溪沙26.登飞来峰27.江城子2

3、8.水调歌头29.游山西村30.破阵子31.过零丁洋32.天净沙•秋思33.山坡羊•潼关怀古34.己亥杂诗名著导读考查范围十部作品: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二、应掌握的基本内容:作者的名字、作者的国籍、作品的名称、作品的体裁。三、具体内容:人物形象(主要是主人公或有特色的人物)、作品的主要情节(整个作品的主要情节或精彩情节)、思想(作品主题

4、思想)。现代诗文中的名篇或名段朱自清的《春》全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余光中的《乡愁》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一段。说明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策略1.找出说明对象。明确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具体的实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则是事理。寻找方法:看题目,往往有些说明文的题目就是说明对象;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找;段落开头的词句;文章中出现频率高的词句;抓关键词句自己概括。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

5、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等等方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找简洁明了的词句,一般是三字、或四字短语。3.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子,作用:举有代表性的例子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增强说明力。常用格式: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作用:条理清晰,有条不紊,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突出强调地说明了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常用格式: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

6、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列数字,作用: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易于读者接受。常用格式: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形状、大小、位置)等。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比较,作用: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更具体深刻的突出强调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横比和纵比)常用格式:将……和……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下定义,作用: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被定义概念作简明扼要周全严密的规定,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

7、性。常用格式: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打比方,作用: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化复杂的科学道理简单化,化抽象为具体,易于理解接受。常用格式: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画图表,作用:运用图表辅助文字说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体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常用格式: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8、逻辑顺序。出现题型:能否颠倒顺序。一般不能,要么是按照时间排列,要么按照空间顺序,要么按照逻辑顺序,另外为了上下文照应。5.概括文章或段落内容。找文章或段落的中心句;找关键的词句概括;找关键信息进行综合。6.说明语言。①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②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格式:不可以。原词的意思或内容。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或不符合实际。③限制性词语能否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