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朝状元看古代科举考试制度

从清朝状元看古代科举考试制度

ID:32328136

大小:81.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2-03

从清朝状元看古代科举考试制度_第1页
从清朝状元看古代科举考试制度_第2页
从清朝状元看古代科举考试制度_第3页
从清朝状元看古代科举考试制度_第4页
从清朝状元看古代科举考试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清朝状元看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赵朴初与中国的人间佛教正 澄内容提要:本文指出了人间佛教是近现代中国佛教回归佛陀本怀、回归人间、兴利除弊复兴运动的必由之路,对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与佛教的因缘进行了考察,揭示了他人间佛教思想形成与倡导的过程,论述了他在上承佛陀和太虚大师遗绪、下应时代要求的人间佛教的理论架构与多个方面的具体实践及给中国大陆佛教带来的健康稳定发展的局面。关键词:人间佛教 赵朴初 中国佛教 中国佛教协会 适应作者正澄法师,中国佛学院讲师、《法源》学报责任编辑。一、引 言人间佛教在近代中国的明确提出,是对佛教人间性回归的强调,是中国佛教适应时代、关注世间、服务社会、纠治传统佛教中“非人间”种种偏弊的郑重宣言。

2、人间佛教的理念中既存在佛教固有的内容,又是佛教根本教理契应时代的具体指向,是印度佛教中国化、入世化倾向的进一步展现;是对大乘佛教的进一步发扬;是对中国本土的人文精神、伦理精神的撷取。可参见邓子美《论人间佛教的现代品格》,《中国禅学》第一卷,85-86页,中华书局,2002年,北京。它的理论架构与实践体系,既关涉到对佛学整体的准确把握和对佛教传播历史、佛教现状的自觉审视,又关连到所处社会的客观环境、时势走向及人心与佛教关系的深切洞察,涵及面广,内容繁杂。人间佛教在中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讨、实践和弘扬,已经逐渐为海峡两岸众多的佛教徒所普遍认同,并受到社会广泛的赞许,正展现出其蓬勃朝气。在台湾,印顺

3、、星云、圣严、证严等均以自己的方式大力宣扬和践行着人间佛教的理念。在大陆,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后,赵朴初居士一直是该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以他为主要负责人的中国佛教协会的带领下,人间佛教思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得以大力提倡和推行。关于人间佛教理论的研究,在两岸教内外的学者中持续不断,也已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揭示了人间佛教是近现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必由之路,试图在此基础上探讨考察赵朴初居士人间佛教的思想内容和具体实践,谬漏之处,祈诸贤德方家批评指正。二、人间佛教——近现代中国佛教纠偏除弊的复兴之路(一)佛教本具的人间性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是由出生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印度伟大历史人物释迦牟尼佛创立

4、的,佛陀出生在人间、出家在人间、修道在人间、成佛在人间、说法在人间、最后的涅槃也是在人间。佛陀还告诉我们:“(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等见品〉,《大正藏》卷2,694页上。16佛陀在诸多经典中曾多次提醒我们,六道众生之中,人生最堪以修行办道成就道果。如《长阿含经》中云:佛告比丘:“阎浮提人有三事胜拘耶尼人。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以此三事……胜弗于逮,……胜郁单曰,……胜饿鬼趣,……胜龙、金翅鸟,……胜阿须伦,……胜四天王,……胜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长阿含经》卷二十〈世

5、记经〉,《大正藏》卷1,135页中—下。阎浮提,也译为南赡部洲,即人类所居住的地球;拘耶尼,即西牛货洲;弗于逮,即东胜神洲;郁单曰,即北俱卢洲;此四洲为须弥山外咸海中的四大洲。阿须伦,也译阿修罗。佛陀还说:“人是福田,能生一切诸善果故……如是一切贤圣道果,皆依于人而能修证。”《四十华严》卷十二,《大正藏》卷10,719页上。可见,佛教本来就应该是人间的、人本的,佛教的出世间修证是不离人间的。也就是说,佛教只有立足于人间社会,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才能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才能真正实现其超越人间了脱生死、再回到生死度脱生死的宏伟使命。佛教要保持对真理独到觉悟与体证的特质,才能成其为佛教;而佛教要延

6、续传承,又必须与承载它的时空环境相谐调、必须与它所处的人间社会相适应、必须与它所面对的时代和其时代人们的机宜相契合。这就是佛陀垂化布教最为根本的原则——契理契机。佛陀常常将自己喻为大医王,将契理契机、应机说法比喻为“应病与药”,如他在《维摩诘经》中说:“佛……为大医王,以慧以善救众生病,应病与药令得服行”《佛说维摩诘经》卷上,《大正藏》卷14,519页上-中。;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诸如来转于法轮,远离四失说相应法,……应病与药令得覆除。”《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大正藏》卷3,296页下。契理应机,总起来说,就是在传法布教时要把握住佛法的根本精神,依据当时当地的国情民情、文化习俗,设

7、计确定弘法的内容、形式、策略、方法,因应时代思潮与时势人心,使佛法为更多的人更好地接纳,而不致于与国情民意、传统习俗和时代思潮相违背而受到抵触和抗拒,并且使得弘法对于该地区该社会而言起到改善人生,促进社会道德、文化、教育、慈善等方面建设的积极效果。(二)近代中国佛教的危机与拯救人类社会在不停地发展进步,时代大潮在持续向前滚滚奔流,世道人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佛教的弘扬要契理并契机就不能不时刻关注着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