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击余闻》 林纾 着

《技击余闻》 林纾 着

ID:32348069

大小:618.43 KB

页数:86页

时间:2019-02-03

《技击余闻》 林纾 着 _第1页
《技击余闻》 林纾 着 _第2页
《技击余闻》 林纾 着 _第3页
《技击余闻》 林纾 着 _第4页
《技击余闻》 林纾 着 _第5页
资源描述:

《《技击余闻》 林纾 着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技击余闻》林纾著林纾(1852.9.27—1924.10.9)原名群玉,幼名秉辉,字琴南,号畏庐、畏庐居士,笔名冷红生。自号践卓翁。福建闽县(今福州)人,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少孤,喜欢读书,由于家贫,只能搜罗旧书苦读,曾经得到《史记》、《汉书》残本,潜心研读,遂成为古文名家。林纾自称“四十五以内,匪书不观”。曾经遍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三、四万卷藏书。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1897年任“苍霞精舍”中学堂汉文总教习,主授《毛诗》和《史记》。后曾任杭州东城讲舍讲席。1901年在北京任金台书院讲席,兼任五城学堂国文总教席,结识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所作古文为吴所推崇,

2、声名益著。1906年任京师大学堂经文教员。辛亥革命后,入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正志学校教学,推重桐城派古文。晚年专以译书卖文卖画为生。1924年病逝于北京。林纾的古文推崇韩、柳,主张“意境、识度、气势、神韵”,认为“文必己出”,“取义于经,取材于史”。他推重桐城派,又能看到其弊端。林纾是我国近代翻译西方文学作品第一人,他不通外文,因此翻译都是与人合作完成。1897年,林纾与王寿昌合译《巴黎茶花女遗事》,是他翻译的第一部小说。其后他与多人合作,翻译美国、英国、法国、俄国、希腊、德国、日本、比利时、瑞士、挪威、西班牙等国文学作品,终其一生,译书多至二百零六种,一千二百余万言。其

3、中以翻译英国文学作品最多。单行本主要由商务印书馆刊行,未出单行本的多在《小说月报》、《小说世界》上刊载。著名的有《鲁滨孙飘流记》、《伊索寓言》、《新天方夜谈》、《黑奴吁天录》、《双雄义死录》、《魔侠传》等,林译小说风行一时,在我国翻译史占有重要地位。林纾早年积极主张新政,宣扬爱国精神。辛亥革命后,林纾思想趋于守旧,新文化运动期间,林纾曾发表《妖梦》、《荆生》两篇小说,对陈独秀、胡适等进行攻击。又在《公言报》上发表致蔡元培书,指责北大的进步措施。林纾能诗善画,生平著述很多,散文有《畏庐文集》、《畏庐续集》、《畏庐三集》;诗歌有《闽中新乐府》、《畏庐诗存》;传奇则有《蜀鹃啼

4、》、《合浦珠》、《天妃庙》;笔记则有《技击余闻》、《畏庐琐记》、《畏庐漫录》等;小说有《金陵秋》、《官场新现形记》、《冤海灵光》、《劫外昙花》、《剑胆录》、《京华碧血录》等。<技击余闻>一:方先生方先生世培,福清之茶山人,练拳技二十年,法曰纵鹤,运气周其身,又聚周身之气,透双拳而出,出时作吼声,久久则并声而无之,但闻鼻息出入。手分金木火水土,中唯水手出时,中者如中恶,而身已飞越寻丈之外。陈山人俶玉,一日在道山望潮楼,求先生试艺。先生曰:“山人体干薄劣,触吾拳当飞至丈余。”山人弗之信,果中先生拳,如飞鸟腾逝,坠地幸无苦。郭联元者,闽中一时杰出者也。访先生于道山,二君以手相

5、格,楼柱皆战,震震作声欲倾。郭曰:“止矣。足下运飞如仙人,吾不能得其罅隙而入,更持到炊许者,吾当败。”于是相约为兄弟。贯市李某,以事客闽中,亦寓道山山楼,能运单剑,云合鸟逝,先生亟赏其技。李不审先生之能,乃侈言曰:“余走遍天下,匪特剑术,即拳勇亦无出吾右。”先生徐起言曰:“客负绝技如此,能否与秀才一试?”客曰:“此宁弗可者。”则去其外衣,短衣附体,胸前密钮三十许,起喉际至于脐下,此朔方勇士衣也。先生乃常服,一合,而李某已中先生水手,腾掷丈余,匍匐不即起,则疾走入室,余以为取剑也,目先生趣备之,先生笑而不答。寻见李某已负袱带剑,疾走下山而去。时山下多居博徒,徒中少年闻先生

6、能,则咸欲求试。夏中先生单衣草履,立三清殿廊,与余语,余徘徊殿下,与先生论绵亭山景物,忽恶少五六人,直扑先生背。先生陡运气,而五人已仆于殿上,其一则倒跌而下,首几触铁镬死。余大震,不审所自来。先生遂笑遣此六少年者去。先生高足遍闽中,而最知名者为王陵。陵以拳抵柱,柱皆动,有所谓大身化小身法,中人无不败。陵以此法与拳师试,皆莫当。一日,春燕酒酣,竟求与先生较艺。先生陷其樊中,在法当仰跌,先生忽骈三指,置王陵胸,陵肝隔间如沃沸汤,声息皆渺,如死人。先生曰:“孺子初不自量。”即出小丸药合水饮之,立苏。从子竹铭秀才策,极契余,颇能诗,身法灵捷如猿猱。茶山交春,先生必聚亲族于别馆。

7、先生恒教子弟舞青铜简及铁盾。最精其技者即竹铭。族老忽言秀才艺几突过其季父,怂恿先生与竹铭试。竹铭往来如飞,观者大哗,以为先生负重名,乃不能胜孺子。先生愠,竟以手按竹铭肩井,竹铭挺立如木偶,解衣试,肩井之骨已下陷。先生大悲,以药治之,三月而愈。自是先生永不与人试技矣。茶山多落花生,居人恒以此为产,而牛来食之。先生出户驱牛,牛弗行,鞭之亦弗动。先生忽以拳抵牛,牛大奔至岭上死,问之则伯氏之牛也。剖牛腹,肝长可二尺许,或肝脏为拳所中死耳。先生名以死年后乃亦噪。先生平居雅重余,恒自谓欲从军塞外,顾以不得人而事,终隐于茶山而卒。卒时年五十四。先生所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