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290含油混合物水平微肋管内凝结过程的换热与流阻特性实验研究

hc290含油混合物水平微肋管内凝结过程的换热与流阻特性实验研究

ID:32354333

大小:1.37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2-03

hc290含油混合物水平微肋管内凝结过程的换热与流阻特性实验研究_第1页
hc290含油混合物水平微肋管内凝结过程的换热与流阻特性实验研究_第2页
hc290含油混合物水平微肋管内凝结过程的换热与流阻特性实验研究_第3页
hc290含油混合物水平微肋管内凝结过程的换热与流阻特性实验研究_第4页
hc290含油混合物水平微肋管内凝结过程的换热与流阻特性实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hc290含油混合物水平微肋管内凝结过程的换热与流阻特性实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ttemperatureofthemixtureandtheotheristhesaturatedtemperatureofpurerefrigerantcorrespondingtothetestedpressureofthemixture./nthispaper,theheattransfercoefficientsbasedonthetwodifferentsaturatedtemperaturesalecomparedandtheresultsshowedthelatterislar

2、ger.(4)Aheattransfercorrelationisdevelopedbycomparingtheexperimentaldatawiththepastcorrelations.AndthedeviationbetweenthepredictedandexperimentalvaluesiS30%,(5)TheexperimentonthecondensationresistancecharacteristicsofHC290,oilmixtureshowstheoilconcentrationhasnegl

3、igibleeffectOilthepressuredropofthemixture.Keywords:HC290·oilmixture,superheattemperature,oilconcentration,vaporqualityheattransfercoe侬cient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主要符号说明爿管截恧积b肋高,,lCp定压比热容U/(kg·k)d管径mc肋厚川r摩擦因子g重力加速度mls2G质量流率kgI(m2·S)h换热系数wl(m2·k)i汽化潜热kJt培K导热系数wl(m·t)L管长mm质量置g廊质

4、量流量堙/J”肋数P压力朋P。临界压力p口P。,对比压pip。p换热量舢,温度℃u传热系数w/(m2·於x干度缸干度变化准则数_v。:丝ⅣRe:丝“主要符号说明Pr:!V希腊字母口肋螺旋角s空隙率6壁厚mP密度姆/Ⅲ3∞含油率∥动力粘度kgI(m·s)V运动粘度m2/s脚标。平均。等效.入口.润滑油。液体制冷剂。。最大。出口.制冷剂。制冷荆台油混合物。总的。壁,水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本课题进行的是绿色环保制冷荆HC290含油情况下在微肋管内的凝结换热及压降实验研究。使用的换热元件是微肋管(Microfintube),

5、它是一种内扩展表面强化换热管。是制冷系统中常用的一种换热元件。本课题中使用的润滑油也是制冷系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润滑油SuniSO3GS。另外,本实验中的冷凝工作流体是绿色环保制冷剂HC290,它是一种纯天然工质,是目前制冷剂最有前途的替代物之一。因此,课题中涉及到了替代制冷荆,冷凝过程的换热及流阻特性,润滑油对制冷剂换热性能及压降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内容。本章就上述几方面的内容,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作一个简要评述,并说明本文的工程应用背景及其理论和实用意义,同时简述本文将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1.1替代工质的研究1.1.1

6、制冷剂回顾一个多世纪以来,制冷剂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1。最早的人工制冷实例之一是1834年获得专利,由美国人Jacobperkins研制采用挥发性液体乙醚(R-610)作为制冷剂的蒸汽压缩制冷装置。而后于1866年实验成第一台采用二氧化碳(R-744)作为制冷剂的蒸汽压缩机,1873年试制成以氨(R-717)为工质的蒸汽压缩机,1876年试制成用二氧化硫(R-764)为工质的蒸汽压缩机。也就是说,这几十年里人们采用的都是天然制冷剂,相比之下氨和二氧化碳较为理想,但二氧化碳需工作在非常高的压力下,而氨又具有毒性且在一

7、定条件下是可燃的,至于二氧化硫则比氨更具有毒性。因此.由于缺乏理想的制冷剂,人工制冷的发展在19世纪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0世纪初,又有三种物质被用作制冷剂,它们分别是氯甲烷(R-40),二氯乙烯(R—l130)和异丁烷(R-600a)。1928年,Mid91ey和Henne等用Swatts反应制得二氟二氯甲烷,1931年进行了工业化生产,从而揭开了人工合成制冷剂的第一页。之后大量的人工合成制冷剂又相继出现,有R一12,R一1l,R—114,R—113,R-22,R一14等,这些热力性能优良,无毒、不燃、能适应不同温度区域的

8、工作流体显著的改善了制冷机,大大促进了制冷与空调工业的发展。直到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l绪论80年代CFC问题正式被公认之前,以各种卤代烃为主体的制冷与热泵工质的发展几乎已经达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1.1.2CFC.和HCFC。对环境的破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974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