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腈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研究

丙烯腈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研究

ID:32357965

大小:2.95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2-03

丙烯腈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研究_第1页
丙烯腈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研究_第2页
丙烯腈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研究_第3页
丙烯腈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研究_第4页
丙烯腈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丙烯腈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旨古日盯磊丙烯腈(acrylonitrile,AN)是一种无色、苦杏仁味、易燃有机体,分子式为C2H3CN,熔点一82。C,密度0.8069/cm3,闪点.1.1℃(开杯)。溶于水、乙醚、乙醇、丙酮、苯和四氯化碳,易挥发,有腐蚀性。有氧存在下,遇光和热能自行聚合。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单体,AN广泛用于制造腈纶纤维、丁腈橡胶、ABS工业塑料和合成树脂等,是环境中重要的有害空气污染物之一【11。AN的共聚物能够改善合成橡胶的耐油和耐溶剂性,其需求量不断增大【2,31。由于AN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

2、广泛,职业环境成为人群接触AN的主要场所,职业接触主要发生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环境污染多由日常使用AN多聚体分解成AN单体的过程造成。丙烯腈能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等多种途径进入体内,据报道【4】某些如冷饮包装袋、果酱瓶、奶酪瓶等食品包装和一些如注射器、牙科材料、制造假肢材料和医用手套等特殊的塑料制品中也是由AN聚合物制成。因此接触AN的人数逐年增多。目前,AN在人体内生物转化的研究资料较少,其代谢机制不明确。据报道[51AN在动物体内的吸收与其进入机体的途径有关,绝大部分经ISI或呼吸道吸收,经皮肤吸收的极少

3、。对雄性大鼠进行灌胃染毒,24小时后发现2%的AN以原形经呼吸道排出,11%以C02的形式排出,67%的AN由尿中排出。口服或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AN后,体内重要组织都可有AN蓄积,其中以肝脏、肾脏、肺和肾上腺中浓度最高。AN有两种主要的代谢途径【6】:一条为谷胱甘肽(GSH)依赖途径,AN和GSH进行Michael样加合反应,生成初级代谢产物S.腈乙基.谷胱甘肽,之后再转化为硫醇尿酸等,最终从尿中排出;另一条是氧化途径,通过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特别是同工酶CYP2E1)的环氧化作用,生成初级代谢产物腈基·环氧乙烷(

4、CEO),CEO介导AN的遗传毒性,同时生成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它可以进一步代谢或分解,释放氰基,其释放需要CYP2El的催化活性【7】。AN属高毒类物质,毒作用似氢氰酸【8】,对小鼠静脉注射LD50为15mg/kg。可造成机体多方面损害,有明显的急、慢性毒作用。急性毒作用主要表现为粘膜刺激症状、自主运动增加和拟胆碱样症状,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f5】;作用机理与以下三种因素有关:一是氧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AN直接作用于机体所致,二是AN与组织蛋白结合而损伤其功能,三是组织中OSH的耗尽使组织易受脂质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

5、文过氧化作用的损伤【91。AN在体内释出的CN一是发生急性毒性的关键[Io】,CN-与Fe3+的亲合力最强,抑制呼吸酶,造成电子传递过程中断,使生物氧化过程完全中止,细胞丧失对氧的利用能力,引起内窒息,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急性中毒最主要的解毒途径:一是投用高铁血红蛋白生成剂如亚硝酸异戊酯或亚硝酸钠,二是投用供硫剂生成低毒稳定的硫氰酸盐随尿排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人群的安全防范意识逐渐增强,加之安全防护措施的改善,急性中毒发生越来越少,慢性毒性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等远期效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报道【ll】,在国家卫生

6、标准浓度以下,AN对人体健康有轻微的慢性影响;接触组神经、呼吸、消化系统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其中头晕、头痛、失眠有显著性差异,心率、血压、脉压、白细胞及男性血红蛋白较对照组高,ALT异常数也较对照组耐12州1,提示职业接触AN可能对中枢和植物神经系统以及肝脏有一定影响。杨艳红等【l5】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检和常规化验检查,采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验组合中的POMS测验问卷评价神经行为功能,结果显示接触组自觉症状中眼病、呕吐及皮肤干燥的出现率高于对照组(P<0.05),接触组男性和女性愤怒状态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7、.01)。李向东等【16】以AN、苯乙烯以及二者混合物对小鼠急性毒性测定,结果显示联合染毒加重了单个毒物对肝脏的损害。肖卫¨7J用灌胃染毒的方法探讨乙醇在非毒性剂量条件下AN对肝脏及外周血液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能加重和加速AN的肝脏和外周血液毒性,主要表现为:(1)肝细胞功能减退、结构破坏;(2)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细胞数明显减少,其中以淋巴细胞数目减少最明显。陈玉清【l8】等在对AN作业工人调查中发现,长期接触低浓度AN,对人体可能有遗传毒性影响,且吸烟与AN遗传效应之间可能存在某些协同作用,吸烟人群平均微核

8、率(4.05%0)高于非吸烟人群(3.45%0)。除一般毒性外,AN在致突变、致癌方面研究较多。动物实验显示【l91,AN在代谢活化系统的参与下多数致突变试验阳性,同时可导致大鼠肿瘤发生率增高,且肿瘤发生的部位呈现明显的一致性,主要以中枢神经系统、耳道、胃肠道、乳腺和舌部的肿瘤为多见,提示AN具有一定的致突变性,为一种间接的潜在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