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表层沉积物铅的环境质量状况及其来源的铅同位素示踪

南海表层沉积物铅的环境质量状况及其来源的铅同位素示踪

ID:32364609

大小:2.12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03

南海表层沉积物铅的环境质量状况及其来源的铅同位素示踪_第1页
南海表层沉积物铅的环境质量状况及其来源的铅同位素示踪_第2页
南海表层沉积物铅的环境质量状况及其来源的铅同位素示踪_第3页
南海表层沉积物铅的环境质量状况及其来源的铅同位素示踪_第4页
南海表层沉积物铅的环境质量状况及其来源的铅同位素示踪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海表层沉积物铅的环境质量状况及其来源的铅同位素示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54卷第1期Vol.54No.1地质论评GEOLOGICALREVIEW2008年1月Jan.2008南海表层沉积物铅的环境质量状况及其来源的铅同位素示踪尚婷1),朱赖民1),高志友2),许江3)1)西北大学地质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2)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3)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内容提要:表层沉积物中的铅除主要在河流的入海口的浅海陆架区富集外,在深海的中央海盆区由于粒度效应亦有一定的富集,火山物质的加入不是富集的主要原因。南海表层沉积物铅的背景值计算表明,陆坡区铅背景值(21.18×10-6-6)与陆坡区柱样铅

2、含量实测值接近,深海盆区背景值(27.87×10-6-6)低于±12.64×10±7.82×10深海盆区柱样铅含量实测值。陆架区铅背景值(19.57×10-6-6),低于中国海岸带铅背景值,全区铅背±19.95×10景值(22.87×10-6-6)与全球页岩铅的平均值接近,深海盆区的铅背景值(27.87×10-6-6)±14.54×10±7.82×10远低于现代深海粘土铅含量。南海沉积物铅的分布特征和背景值计算表明,南海沉积物铅含量变化总体处于自然变动范围内,除河流入海口出现异常外,大部分站位的铅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地质累积指数法和富集因子计算结果表明,南海表层沉积物总体无铅污染,只

3、是在近岸的珠江口区和台湾岛西南部浅海区沉积物受到了轻度的污染。南海表层沉积物的铅同位素在陆架区、陆坡区和深海盆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指示南海不同海区沉积物中铅具有相似的主体来源。南海表层沉积物铅同位素继承了扬子块体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其铅同位素处于在红河和湄公河河流沉积物钾长石铅同位素值范围之内,指示红河、湄公河和珠江等河流将扬子块体的陆源铅输入了到南海沉积物中。关键词:铅背景值;铅同位素;南海;表层沉积物Pb和Hg、Cd、Cr、As一起被人们称为“五毒”发等,2006)。元素。重金属元素由于其不可降解,而在人体中累南海作为一个独特的边缘海,其沉积物物质来积,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生殖系统

4、和内部器官,造源的确定是西太平洋边缘海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成免疫力系统降低,并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重点内容之一(刘昭蜀等,2002;刘志飞等,2003;疾病的发生(Leeetal.,2007)。近年来,矿石处理、Mortonetal.,2001)。过去多年来国内外不少学化石原料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释放的铅已愈来愈者对南海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张宵多的进入大气、土壤、水体、道路尘埃、沉积物和生物宇等,2003;古森昌等,1989;张富元等,2004;李粹体中,并通过累积效应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中,1987)。但是这些研究工作大多数局限于南海北(Bollhoferetal

5、.,2001;Bindleretal.,2001;Liet部、东北部部分海域,对南海沉积物地球化学研究,al.,2000;林祖亨等,1995;Williamsetal.,1994;朱侧重于部分海区元素地球化学和环境质量状况研究赖民等,2004)。海底沉积物作为海洋系统的重要组(Mortonetal.,2001;甘居利等,2003)。近20年成部分,是污染物质的归宿和滋生第二次污染的温来,南海周边的中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床。海底沉积物中的铅的分布、含量水平的确定可等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珠江、红河、湄公河等为海洋环境监测评价、环境管理和全球变化研究提流域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6、由人类生活和生产所产生供重要基础科学依据,对于环境质量变化及其预测的进入南海的重金属污染物明显增加(Mortonet研究也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Groussetetal.,al.,2001),南海整个海域沉积物中铅的含量水平究1995;Zhangetal.,2007;Inoueetal.,2006;路远竟如何?亟待作出科学定论。迄今关于南海表层沉注: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0234041、40060005)及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编号20060)的成果。收稿日期:20070816;改回日期:20071011;责任编辑:章雨旭。作者简介:尚婷

7、,女,1981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地球化学研究。通讯作者:朱赖民,男,1966年生,教授,博士。通讯地址:710069,西北大学地质系;Email:zhulaimin@nwu.edu.cn。2地质论评2008年积物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较少(张宵宇等,2003;朱炳泉,1998),现有铅同位素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中国南海南沙海槽两侧沉积物硅酸盐矿物的铅同位素组成和物源区示踪研究(朱炳泉,1998),而对南海全区沉积物仍缺少系统和全面的铅同位素研究资料(朱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