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衔接班

小升初语文衔接班

ID:32381363

大小:3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04

小升初语文衔接班_第1页
小升初语文衔接班_第2页
小升初语文衔接班_第3页
小升初语文衔接班_第4页
小升初语文衔接班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衔接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升初语文衔接班(5)姓名:一、学习内容:修辞方法、修改病句。二.学习过程:(一)什么是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而采取的有一定表达效果的语言方式。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二)常用的修辞方法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格。(1)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比喻词组成。(2)构成比喻的条件: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非同类事物。②本体

2、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③喻体必须为人们所熟悉。④比喻必须注意感情色彩。(3)比喻的种类。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例如: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空中,好像在天上搭起了一座长长的、弯弯的彩桥。。再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②暗喻:本体、喻体全出现,中间用“是”“成为”“变成”等带有判断性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例如:这里是花的海洋。再如:秋天,桃子熟了,梨熟了,苹果也熟了。我们村成了果园。③借喻:就是用喻体来代替本体

3、,也可以说是喻体、本体二者合二为一。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因此,使用借喻的句子显得精炼、含蓄。例如: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再如:自然界只是严冬和初春才飘落雪花,而我们的教室里,却一年四季都飘着洁白的雪花。2、拟人:把物当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有两种类型:(1)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例如: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2)人直接同事物对话。例如:啊!遵义,光荣的山城,我要尽

4、情把你称赞——。当年,革命面临历史的岔路口,是你,目送党奔向新的路程……3、夸张:为了表达强烈感情,突出事情的某一特点,有意将其作扩大或缩小描写。夸张虽然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写,但不是无原则地夸大或缩小,它和说大话、说假话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它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要有艺术性。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再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运用夸张要注意:(1)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从真情实感出发,用得合乎情理,合乎分寸。(2)要明确,显豁,不要使人误认为是事实。(3)要注意文体的要求,在说明文中

5、,是不宜用夸张的。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叫排比。使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例如: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运用排比应注意:(1)注意各句间的关系,如时间的先后、范围大小、程度轻重,加以合理安排。(2)要有真情实感,不要拼凑词句,牵强附会。5、反问: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的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

6、表肯定。例如: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人,从小到大,哪一个没挨过母亲的巴掌呢?难道做儿女的能因此记恨?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例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7、设问:设问是为了突出强调,启发引导或抒发感情而有意提问的一种修辞方法。设问是根据需要提出问题后随后作答,即自问自答,也可以自问不答,引导读者深入探讨,实际上在文中已做了回答。例如: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们的主要对手是谁呢?是你们自己

7、,首先要战胜自己。(三)修改病句病句是指结构不完整,意思表达不明确、不清楚,甚至是错误的句子。修改病句就是针对病因,用增、删、调、换等方法,把病句改成正确的句子。常见语病:1、用词不当。这类病句主要是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而错用了近义词、褒义词或关联词等,尤其是近义词,不能从词的范围大小、词义轻重、感情色彩的褒贬等方面正确使用词语,造成词不达意,违反了句子结构规律,违反客观事理的病句。例如:(1)我们要发挥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发挥”改为“发扬”)(2)同学们实事求是地揭发了他工作中的优点和缺点。(“揭发”改

8、为“指出”)(3)他虽然学习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虽然……但是……”改为“不仅……而且……”)2、成分残缺。除独词句,无主句外,一个句子至少应有两部分,一部分指出要说的对象是“谁”或“什么”;另一部分指出说明的对象“怎么样”或“是什么”。如果少了其中任何一部分,句子就不完整,就是成分残缺。例如:(1)通过这件事,明白了一个道理。(少主语)(2)公共汽车将在我们家门前的公路上。(少谓语)(3)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