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难点分析

数量关系难点分析

ID:32385624

大小:6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2-04

数量关系难点分析_第1页
数量关系难点分析_第2页
数量关系难点分析_第3页
数量关系难点分析_第4页
数量关系难点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量关系难点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鲤鱼网(http://www.iliyu.com)数量关系难点分析 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中,数量关系往往使多数考生感到头疼,也向来是得分率最低的一部分。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尽管多数考生在考前的备考阶段把最多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在数学部分的演练上,可一旦走进考场之后,最先放弃的也是数学部分。这绝对算不上明智的选择。毫不夸张的说,放弃数量关系,几乎等同于放弃公务员考试。原因很简单,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整套试卷中,数量关系的平均分值是最高的,每道题的平均分可以达到一分左右。也就是说,要想在行政

2、职业能力测验这一科目上取得较高的成绩,数量关系是一定要在考场上攻克的“难关”。  但一个问题随之而来,面对几乎成为广大考生梦魇的这一“难关”,如何攻破?  首先最需要澄清的是一个误区,那就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数量关系部分难度究竟如何,到底有多难?  关于难度,请先看这样一道选择题: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中的数量关系模块,你认为其难度是(   )  A。小学水平        B。初中水平          C。高中水平         D。大学水平  很多人会选择高中水平甚至于大学水

3、平,但实际上,数量关系部分真正的难度只有初中水平。当然,这里我们所说的初中水平指的是解题中所实际应用到的基本知识点,而非题型设置。纵观历年以来的数量关系真题,考查的基本知识点99%均来自于初二上册数学大纲,“超纲”知识点实际上只有两个。第一个超纲知识点是“数列”的概念,这是高中数学才开始正式接触的内容,但在公务员考试中只是简单用到这个概念而已,因为数字推理目前最主要的题型就是数列推理,而关于数列的一些性质方面应用,几乎不在公务员考试中涉及。第二个超纲知识点是“排列组合”,在2009年之前的考试中,

4、只需要应用初中学习过的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两个很简单的原理就可以解决公务员考试中与排列组合相关的问题,2009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则将这一要求小小向前迈进了一步,要求考生能够掌握最最基本的组合数即可。因此,对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解题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是完全具备的。  有人可能产生了新的疑问,你说公务员考试的数量关系是初中水平,那为什么我觉得特别的难,怎么做也做不出来呢?其实很简单,尽管考查的基本知识点是初中水平,但公务员考试中的题目有其本身独特的特点,对于知识点的考查方式与初中阶段截然不同。纵观

5、2000年以来的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部分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题目类型多种多样成功在于执着,鲤鱼网祝大家成功!鲤鱼网(http://www.iliyu.com)数量关系这一模块中本身就包含两个子模块,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每一个子模块中的题目都包含多种类型。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数字推理的最主要考查方式是数列推理,而数列的类型就包括了差级数列、幂次数列、运算递推数列、分组数列和非整数数列五大类。在这五类数列中,考生应格外注意当中的两种,差级数列和运算递推数列。差级数列虽然是最基本的一类数列,即将前

6、后两项两两做差得到具有某种规律的新数列,但考查热度可以说丝毫不减,在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5道数列推理中,前三道题目都可以利用差级数列的方法进行求解,最难的第五题也是差级数列的变形。提醒广大考生,对于差级数列的解题方法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这种方法也是很多考生在考场上唯一能够顺利使用的方法。运算递推数列则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形,目前为止在公务员考试中所出现过的运算递推规律达十数种之多,大大增加了题目的灵活性和难度。经验分享: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自己在整个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的经验的以及自己

7、能够成功的考上的捷径。首先就是自己的阅读速度比别人的快考试过程中的优势自然不必说,平时的学习效率才是关键,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

8、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论坛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