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数学课程知识增益

新高中数学课程知识增益

ID:32390519

大小:853.4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04

新高中数学课程知识增益_第1页
新高中数学课程知识增益_第2页
新高中数学课程知识增益_第3页
新高中数学课程知识增益_第4页
新高中数学课程知识增益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高中数学课程知识增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高中數學課程知識增益面積與體積(2012年3月2日;2012年6月11日)引言(蕭文強)古代希臘人對幾何學的貢獻,眾所周知。有位數學家把它總結如下:「作為圖形量度意義底下的幾何學,是由許多文化自發地發展的,始於公元前幾千年。我們今天所認識的幾何學,即根據理想圖形的抽象表述,驗證其真確性只需要純粹推理,則是由希臘人創造的。」(SaulStahl,ThePoincaréHalf-Plane:AGatewaytoModernGeometry,1993)有「歷史之父」之稱的希臘學者希羅多德(Herodotus,公元前五世紀)在其名著《歷史(History)》有這樣的一段記載:「他們

2、也告訴我,國王〔Sesostris,約公元前十四世紀〕把全埃及的土地均分,每位埃及子民領取得一份,需繳交若干稅款,…每當〔尼羅〕河流泛濫,某部份土地遭沖掉,…即量度剩下的土地以調整每人應付的稅款。據我猜測,幾何學即源於此,並且之後傳給希臘人。」的確,幾何(geometria)一詞的希臘字源,乃“geo(地)”及“metron(量度)”,正是這個意思。通常大家把公元前三世紀成書的經典鉅著歐幾里得《原本》(Euclid’sElements)視為數學的原型與精神,奠下現代數學公理化及演繹處理方法的基礎。再經十九世紀的修補工程,譬如1899年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DavidHilber

3、t,1862-1943)的名著《幾何基礎(GrundlagenderGeometrie)》,成為今天的數學表述模範。這樣的敘述,雖然與實情相差不太遠,卻把事情過份簡化了。有另外一種說法,認為《原本》的鋪陳、表述、甚至寫作動機,都與面積和體積的量度有關,也就是說,從開始歐氏幾何便立足於度量(metric)(S.D.Agashe,Theaxiomaticmethod:Itsoriginandpurpose,JournaloftheIndianCouncilofPhilosophicalResearch,Vol.6,no.3(1989),109-118.)。《原本》卷二命題十四說:

4、「作一個正方形等於已知直線形。」為什麼需要構作這樣的正方形呢?先看如何比較兩條線段,那是容易不過的事情,只用把其中一條放置於另一條上面,看看那一條能容下別一條。其實,那不正是卷一命題三要做的事嗎?那是必須倚靠公理一、二、三才能證明的。要比較兩個直線形(用今天慣用的數學名詞,叫做多邊形)卻沒有那麼容易了,除非那兩個直線形都是正方形。如果兩個直線形都是正方形,只用把其中一個放置於另一個上面,使左下角的直角重疊(這兒用上了公理四),看看那一個能容下別一個(見圖1)。1圖1因此,把一個直線形化為面積相等的正方形,是一個很有意思(亦很需要考慮)的問題。要解決以上的問題,可以分兩部份進行

5、,先把給定的直線形化為面積相等的矩形,再把矩形化為面積相等的正方形,那分別是卷一命題四十二、四十四、四十五和卷二命題五的內容。說仔細一些,第一部份是把給定的直線形分成三角形,再把每個三角形化為給定線段上的一個面積相等的矩形(更一般地,是有一個給定角的平行四邊形),然後把所有這些矩形疊起來(見圖2)。圖2要注意一點,證明這些命題,倚靠了那著名的公理五。第二部份需要用到《原本》卷二命題五,是把矩形化為面積相等的磬折形(gnomon)。由於磬折形是兩個正方形之差,倒過來看,如何把兩個正方形之和化為一個更大的正方形,是個關鍵,那不正是著名的「畢氏定理」(或稱「勾股定理」)的內容嗎(見

6、圖3)?圖32從這個角度看,「畢氏定理」並非從天而降,而《原本》開首的鋪陳及公理的佈置也就井井有條了。最後,把卷一命題四十五、卷二命題五和卷一命題四十七(「畢氏定理」)合起來便得到卷二命題十四的證明(見圖4)。圖4曲線形面積又如何呢?《原本》亦有討論這方面的結果,最著名的是卷十二命題二:「兩圓面積之比等於它們直徑平方之比。」另一種表示方式是,是圓的面積,是圓的直徑,k是個常數。其實,常數是,乃熟悉的圓周率,或者說,是圓的半徑,在總結時我們會回到這一點。古代希臘人也懂得計算幾何形體的表面積,那是更複雜更困難的問題,而且在日常生活也不如圖形面積的計算那麼常見。最著名的例子大概

7、是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87-212)的名著《論球和圓柱,I(OntheSphereandCylinder,I)》的命題三十三:「任一球面等於它的大圓的四倍。」也就是說,,是圓球的表面積,是圓球半徑。還有一個非常巧妙的計算,值得提及,即是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約公元前460-308)化月牙形為方的證明。是個以為直徑的半圓,是中心,是半圓上的點,使垂直於。是以為直徑的半圓,是上的一點,叫做月牙形(見圖5)。圖5由於半圓與半圓之比等於與之比,也就是2與1之比,故半圓等於四份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