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互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英汉互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ID:32392908

大小:57.2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04

英汉互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_第1页
英汉互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_第2页
英汉互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_第3页
英汉互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_第4页
英汉互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英汉互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英汉互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摘 要]英汉语言和思维方式差异隐含着深层语言文化差异。为了忠实原文顺应译语及读者,英汉翻译必须既要注意语言文化因素差异,又要运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关键词]英汉差异;语言文化;翻译策略引言不同的民族操持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承载不同的文化。翻译,作为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时空的信息转换过程和交际活动,其首要任务是语言形式转换和语义的传达,然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语言的转换,必然涉及到它所承载的深层文化内涵的传递和表达。为此,翻译时,必须考虑英汉两种语言结构、思维方式和文化

2、因素的差异。1.0英汉思维方式差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折射出不同的思维方式。总体上说,东方人,尤其中国人具有较强的综合思维、具象思维和顺向思维定式,而西方人具有明显的分析思维、抽象思维和逆向思维定式。著名学者SatoshiIshii曾把英美人的思维模式比作“桥式”。作者(讲话人)直接传达信息,读者(听话人)理解领会其意,犹如过桥一样。相反,东方人的思维模式则是“垫脚石式”。作者(讲话人)采取迂回隐含的方式,如水中投石垫脚,读者(听话人)借助于“垫脚石”才能悟出其意。故此,Ishii认为两种思维模式反映两种不同的

3、文化,英美等国是“低语境”(lowcontext)国家,一切都要靠用语言讲清,而中国、日本等国则是“高语境”(highcontext)国家,语境隐含语意,无需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胡文仲,1999:80-81)东方人,尤其中国人的综合思维模式源于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中国的传统哲学认为,宇宙是一个由天、地、人构成的整体,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神的关系,交织成这一整体的三种基本关系,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正如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老道学说对中国文化及中国

4、人的思维模式影响至深。中国人已习惯于在整体中寻求天与人、阴与阳、精神与物质的对立统一,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自行调节而达到社会关系的平衡稳定。这种综合思维模式着眼于事物各部分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将各部分视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西方人的分析思维方式则与西方哲学有密切关系。西方哲学认为,人与自然、宇宙处于一种不可调和的对立关系之中。宇宙自然是人类认识的对象,揭示宇宙奥秘,认识自然的规律是人类的根本任务。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分析能力不断加强。这种把自然置于人的对立面的哲学思维,使得西方的逻辑学

5、特别发展,从而形成了分析型、外倾型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中“尚象”的传统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象具物宜,是故谓之象”。(《周易·系辞上传》)汉字“上承陶符,下启金文,字符象形”,为象形文字(pictograph/pictogram)。这种“尚象”传统,使得国人偏重具象思维。而西方秉承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在渊源上深受腓尼基文化的影响。在文字上,由于腓尼基人创造的22个字母是抽象的,因此欧洲文字几乎全是以抽象字母组成的表意文字。深受这种抽象的表意文字的影响,加之的古希腊哲学家

6、“尚思”的影响,西方人便逐渐形成了抽象思维模式。(周方珠,2004:11-16)2.0英汉语言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英语属印欧语系(Indo-Europeanfamily),汉语属汉藏语系(Sino-Tibetanfamily),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由于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的不同,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思维表达以及深层文化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2.1词法差异英语是拼音文字,有词尾曲折变化,字形表音不表意。单词意义体现在它的读音里,读音才是它所指的对象。汉语则不同,它是表意的象形文字

7、,且无词尾曲折变化。象豆腐块一样,一个方块汉字的书写形式不表示发音,而是直接表示字之所指。正如辜正坤所说,“世界各国一切文字最初可能都是图画文字……不同的是,世界上现存的文字大都走上了表音道路,而汉字却走上了以表义为主的道路”。“由于汉字中明显的存在许多图画味甚浓的象形字,故传统中国人的深层审美心理结构中已积淀了相当牢固的形象审美观念”(辜正坤,2003:7)例如,英语里“horse”一词,稍懂英语的人看到该词肯定会读,听到之后也肯定会写,但他/她不一定知道“horse”为何物。汉字“马”本来不是现在这样子,它原来的形式为繁

8、体的“馬”字,而繁体的“馬”又从甲骨文、金文、篆字等象形文字演化而来。无论哪种字体,从形式上看,都酷似马的形状。乍看此字,我们定会联想到其所指对象,并悟出其具体形象。这就是英汉两种文字与生俱来的本质性差异。概言之,英语重音,汉字重形,而且汉字的视觉敏感性和冲击力远远超过英语。难怪辜正坤教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