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富林村规划

荥经富林村规划

ID:32393602

大小:5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04

荥经富林村规划_第1页
荥经富林村规划_第2页
荥经富林村规划_第3页
荥经富林村规划_第4页
荥经富林村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荥经富林村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荥经县灾后恢复重建建设规划——六合乡富林村安置点》说明书第1章背景及目标1.1规划背景1)党中央的灾后重建要求2013年5月2日,习近平就做好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全面准确评估灾害损失,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科学重建要求,尽快启动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借鉴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成功经验,突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设施、城乡居民住房建设,统筹群众生活、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扶贫发展、城镇化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建设工程抗震

2、标准,提高规划编制科学化水平。2)四川省的总体部署2013年4月29日,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全面部署四川省“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工作的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对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部署,特制订《四川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责任主体和进度安排。3)雅安市的灾后重建工作安排为进一步做好雅安“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确保灾后重建工作科学、高效、有序开展,根据省住建厅的工作安排,动员召开“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乡规划动员会。”会议安排了灾后恢

3、复重建的规划编制工作,采取对口帮扶进行重新规划。1.2区位与范围1)区位六合乡富林村地处六合乡南部,东临五宪乡热溪沟村,西临相岭河,南接安靖乡靖口村,北与六合乡水池村交界。2)规划范围本次灾后重建规划为六合乡富林村四组选址新建,总用地为52亩。1.3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优先恢复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尊重科学、尊重自然,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灾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重建、跨越发展,在抓好恢复重建的同时,注重长远发展提高,确保灾区2020年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统筹协调,与扶贫攻坚、推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主体

4、功能区建设和优化生产力布局相结合,在重建生活家园的同时,注重精神家园建设。11《荥经县灾后恢复重建建设规划——六合乡富林村安置点》说明书1.4规划原则1)民生优先,远近结合重点解决与受灾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包括住房、公益性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的恢复和重建。有序推进生产恢复,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城市化进程。2)发扬特色,软硬结合重点结合各个民族的生活习性与民族特色,尊重其民族文化品质,保持传统特色,保持民族独有的生活空间和传统习俗。并结合新村建设加以发扬,提升村庄文化内涵。3)完善功能,产居结合结合川西山地特色,合理选择建设模式,结合台

5、地、坡地特点,在保障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完善村庄功能,并按照“新居围绕产业建,产业随着新居转”的思路,统筹规划、同步推进新居建设与产业发展。1.5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3)《四川省新村(聚集点)建设规划编制办法》(2011);(4)四川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要求;(5)《荥经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6)《荥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2-2030);1.6规划重点1)指导灾后重建安全选址、合理规划;提高综合防灾能力,提升建筑抗震质量;建立避

6、震疏散体制,按照人口分布和避震疏散场所服务半径,合理布局疏散通道和各种避震疏散场所。2)形成村庄特色保持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特色注重,协调保护和永续利用的关系,将人文资源、生态景观资源,也通过规划建设转化为旅游资源,使旅游成为村庄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第2章场地现状分析2.1现状用地概况安置点选址的现状用地主要为梯田,地势高差不大,较为平坦。安置区共涉及重建农户116户,安置人口388人。基地西侧沿县级路分布有现状建筑,已经拆除两户作为安置区主出入口,入口处建标志牌坊。现有楼房97户,全为砖混结构。2.2受灾情况以及安置要求11《荥经县灾后恢复重

7、建建设规划——六合乡富林村安置点》说明书1)灾损情况受损房屋主要集中在旧村居民自建房,整体质量较差,临时违规搭建房屋行为较为普遍。2)安置要求富林村安置区共涉及农户112户,384人,其中40%的农户希望修建三层楼房,一梯二户,底层设置车库或杂物间;5%的农户希望修建独栋;55%的农户希望修建联排,底层设置为车库(卷帘门),后院猪圈。安置区内修建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安置区内有一条山渠,需要修建防洪堤,同时可以引入溪水穿街而过。形成景观带。2.3地形地貌缓坡地区,最低高程是849.45米,最高高程是859.74米,高差约为10米。坡向主要为西北坡

8、向。2.4建筑评价规划地块西侧沿道路分布农村民居,现状建筑大部分为一层砖混结构民居,另有部分二层及以上的砖混结构民居,建筑形式单一,质量较差。2.5村庄特色1)村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