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形声字

说文解字形声字

ID:32394892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04

说文解字形声字_第1页
说文解字形声字_第2页
说文解字形声字_第3页
说文解字形声字_第4页
说文解字形声字_第5页
资源描述:

《说文解字形声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百度文库说文解字形声字D.形声《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指由一个形符和一个声符,即一个表义的偏旁和一个标示读音的偏旁组合而成的字。都是合体字,字内有声符。分析形声字通常采用《说文解字》的术语,用“从某,某声”来表述。如“江”字是“从水,工声。”“河”是“从水,可声。”形声字的形符一般表示该字的意义范畴,例如:甲骨文中“膏”从肉,高声,本义是脂肪多;“杜”从木,土声,本义是一种木名,即杜梨、棠梨;“往”从止,王声,本义是到……去;“姓”从女,生声,本义是标志家族的字;“麓”从林,鹿声,本义是山脚下;“室”从宀,至声,本义是房屋

2、。v极少部分的形声字的形符表示的是该字的本义,例如: 小篆中“到”,从至,刀声,本义为至;“斧”从斤,父声,本义为斤,斤象斫木斧形;“罔”从网,亡声,本义为网,网象渔猎用的罗网形;“鼻”从自,畀声,本义为自,自象鼻子形;“齿”从,止声,本义为门齿;“躬”从身,弓声,本义为身。v形声字的声符是标示形声字的读音的,但其标示读音的功能要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因为汉字不是由某一个人而是由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的众人集体创造的,汉语语音是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在不同的时代或不同地区,用当时的普通话或当地的方言读一个形声字,就未必跟它的声符读音相同了。“

3、江”和“问”与其声符“工”和“门”今字音相差很大,“绿”与其声符“录”在不同方言中或异或同,就是语音演变的结果。形声字的声符有的还有表义示源功能。这种具有示源功能声符的形声字被后人称为会意兼形声字,采用《说文解字》的术语“从某,从某,某亦声。”来分析其形体结构。例如:汲:引水于井也。从水,从及,及亦声。 婚:妇家也。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 姻:婿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从女,从因,因亦声。 餽:吴人谓祭曰餽。从食,从鬼,鬼亦声。v根据形符和声符在字形中的组合方式,形声字的结构形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九种。1)左形右声:河松理悟  2)

4、左声右形:期绵郸魄  3)上形下声:花窜篇露  4)上声下形:盎驾婆璧  5)内形外声:闻莽鳳讎  6)内声外形:阔围衷衢  7)形偏一角:荆疆栽脩  8)声偏一角:施從寐歸  9)形声穿插:隨游御奭E.转注v《说文解字·叙》:“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v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对转注的解说,非常多,什么是转注却无定论。F.假借《说文解字·叙》:“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心目中的假借,指用某个字来表示它的本义之外的某种意义。清代以来的学者,多以为假借是语言中有个词,没有专门为它造字,而借用一个同音词的字来表示。v我:甲骨文象一种

5、带齿的兵器形,本义是一种兵器,本为象形字。甲骨文卜辞和后世文献中用以表第一人称代词时,为假借字。 余:甲骨文象以木柱支撑的房舍,本义是原始的地方住宅,本为象形字。甲骨文卜辞和后世文献中用以表第一人称代词时,为假借字。 無:甲骨文象人手持舞具跳舞形,本义是跳舞,为"舞"字初文,本为象形字。从西周金文起文献中有表有无之"无",为假借字。 而:甲骨文象人颔下有胡须形,本义是胡须,本也是象形字。甲骨文卜辞和后世文献中用以表第二人称代词和连词时,则为假借字。二、汉字的形体演变v什么是文字的形体v古文字、今文字及其分类v汉字形体变化的主要表现1、文字的形体v指文字的书写

6、外形,即通常所说的字体。v汉字从商代到现代,字体几经演变,形成了一些独具特点的字体。2、古文字、今文字及其分类人们一般习惯把自汉字产生以来至小篆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古文字;把用秦隶书以后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今文字。 秦隶书书写的文字是二者的分水岭。v古文字:按照不同的书写材料,可以区分为甲骨文、金文、陶文、玉石文、简帛文、玺印文、货币文等类别;依据时代的先后,可区分为原始文字、殷商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和战国文字等类别。战国文字,又可以分为秦系文字和六国文字两大系统。秦系文字,指秦国自春秋至战国及秦统一中国以后秦王朝的文字。过去学者习惯称秦统一中国前的秦

7、文字为大篆,称秦统一中国以后规范化了的秦文字为小篆。六国古文,又称东方六国文字,简称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齐、楚、燕、韩、赵、魏等国文字的合称。v今文字:依据体态的不同,可分为汉隶、草书、行书、楷书。3、汉字形体变化的主要表现v汉字形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笔势即笔画的姿态,二是结构。v从甲金文到楷书,这两种变化是紧密联系的,但其中笔势的变化占主要地位。今日的古籍基本上是用楷书写印的,因此不认识古文字,对阅读古书影响不大。然而要分析汉字形体结构,通过字形弄清其在古书中常用到的本义,克服阅读时遇到的困难,则有必要从古文字字形入手。三、古今字、异体字、简繁字

8、v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和汉语之间的关系复杂起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