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段小学生习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高段小学生习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ID:32408347

大小:4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4

农村高段小学生习作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1页
农村高段小学生习作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2页
农村高段小学生习作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3页
农村高段小学生习作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农村高段小学生习作情况的调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农村高段小学生习作情况的调查报告作者:倪艳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440    更新时间:2009-3-18农村高段小学生习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1、调查目的。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提高。然而,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问题最大的莫过于习作。翻开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本或者翻阅试卷上的习作,就会发现许多习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题材陈旧没有新意,结构安排不够合理,内容空洞无味,语言匮乏生硬……这一切给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打上了一个问号。然而,农村小学生和城市学生一样面对的是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的21世纪,面对的是一个人与人

2、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的社会,需要掌握与人交往,跟人沟通的方法,要能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能够用得体的语言反映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小学生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作文素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培养学生想写、敢写、能写、会写,必须对学生的习作心理有全面深入地了解,然后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细致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和年龄特征,采用适切的方法改变作文教学高效低能的现状,克服学生的习作障碍心理,有效提高习作教学效益,使每个农村小学生都能达到叶老提出的“要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的理想境界。2

3、、调查设计。2007年3月,我对党山镇中心小学五、六年级其中的4个班共156名小学生进行了习作心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具体情况及问卷回收统计情况见下表。表1                调查对象及问卷回收情况一览表班级五(1)五(2)六(1)六(2)总 数人  数38384040156均年龄(周岁)10101111∕发放张数38384040156回收率100%100%100%100%100%有效卷383840401563、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习作障碍心理普遍存在。许多学生觉得习作高不可攀,望而生畏。孩子们讨厌习作课,害怕作文。即使被认为写得“好”的同学也有同感,学生的习作

4、缺乏个性,因袭陈说,对生活缺乏敏锐的洞察力、感悟能力,时代感不强,八股式的习作居多。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习作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习作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又是一个涉及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的复杂心理过程。对小学生而言,习作的确是一项艰苦的脑力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十六位同学表示喜欢作文,占10.2%;有五位同学觉得作文并不难,占3.2%。绝大多数同学认为作文既难且繁,很不喜欢。、二、情况分析仔细分析,小学生习作心理想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畏难。96.8%的同学存在这种心理,他们认为“作文太难了,一看到写作文就头痛”。畏难心理

5、的主要成因有:平时积累少,写作素材、语言文字匮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为拔高习作要求,“拔苗助长”;习作要求脱离学生实际,无法引起心理共鸣,难以“无病呻吟”;作文能力薄弱,感觉无法入手,“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作文成绩不理想,“屡战屡败”,失败的体验定格。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习作题材的严重短缺。多数学生总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他们看到作文题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记忆仓库里搜索习作材料,紧皱眉头,苦思冥想,可结果总是令人失望。一位学生在调查中说:“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不命题作文,我都觉得没什么可写。如果老师确定了题目,我会觉得这些题目都写过了,只有一些曾经写过的题材可以选择,毫无新

6、意;如果没有规定题目就更不行了,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根本无从下笔。”2、紧张。约有83.3%的同学一开始习作就紧张,“提起笔写就觉得心绷得紧紧的,不知道怎样才能将作文写好……写出来后又怕不符合要求,万一被谁看见面子就丢尽了”。这种消极不安的情绪体验状态在平时习作和考试作文中都普遍存在。平时习作时,担心不符合习作要求,担心同学翻看自己的习作,让自己出洋相,担心写得不好被老师批评,甚至重写;卷面作文则怕审题、选材不正确,“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担心来不及完成习作,害怕因为习作得分低而影响整张试卷的成绩。3、惰性。46.3%的学生认为,习作步骤繁多,过程复杂,从弄清题意、选好题材,

7、到写草稿、修改,最后誊写,“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会影响一天的学习”。此外,习作时神经高度紧张,令人很不舒服。因此有些同学一想到作文就“头大”,逐渐失去了习作的内驱力,形成了懒惰的心理状态。4、依赖。有68%的学生希望“指导得细一些,最好自己能借到几篇相同题目的作文来看看”。这种心理的成因也有着它的必然性。小学生开始习作时总有例文作参考,老师也往往会在学生动笔之前出示下水文,使学生逐渐形成了对习作例文的依赖心理,总是盼着老师多读几篇例文,然后“依葫芦画瓢”。另外,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习作“关怀备至”,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