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ID:32418002

大小:74.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2-04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_第1页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_第2页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_第3页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_第4页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长安实中环境教育地理教学专题总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长安实验中学张玲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学生将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从某种意义说,中学生环保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目前和今后的环保工作,进而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口号,而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长期的地理教学实践中,为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一、结合校本教材,加强危机感教育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伴随着经济的繁荣,环境危机也成为一个全球性

2、的问题:森林急剧减少,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大气、土壤、水遭到严重污染,臭氧层出现空洞工业和城市建设布局不合理,工业生产排出大量的“三废”,各种化学产品和有机农药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生存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7为了让学生了解日趋严峻的全球环境危机,增强学生的危机感,进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我结合校本教材设计了多节环保教育课,以下为其中一节的教案:《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主要表现;所带来的严重危害;解决措施以及绿色革命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我国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主要表现及严重危害。教学过

3、程:(导入新课)播放VCD光碟中有关环境污染、我国首都北京春季受沙尘暴袭击的资料片断,进入本课主题:我国生态环境正日趋恶化。(新课教学)我国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主要表现: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总国土面积的38%)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乱伐森林、滥垦草地,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沙漠扩大。目前全国土地沙漠化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以2460的速度扩展)大气污染严重。江河水质污染、恶化。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27我国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带来的严重危害:加剧贫困程度。恶劣的生态环境是农村贫困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联系

4、我省山区一些贫困地区的实际,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体会)加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学生讨论:严峻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时代呼唤环境保护。你认为自己应该怎么做?)(教师归纳总结)三、我国保护环境的积极对策:绿色革命(绿色革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教师联系实际分别对以上内容做出说明,如利用无氟制冷技术生产电冰箱就是绿色技术;再如有些产品可以拆卸、分解、零部件可以重复利用就属于绿色设计等)四、本课小结: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已经面临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环

5、境、资源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二、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27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如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气候》《中国的农业》等章节,其环保教育内容主要有如下三方面:(一)智能教育内容。地理学科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中学环境教育大纲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标题与地理有关。如人口、资源、环境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讲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道德教育内容。如《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节告诉我

6、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境道德观念。(三)行为教育内容。如《水资源》一节,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环保事业。三、通过典型的事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27如八年级地理《中国的地势和地形》一节,讲到黄土高原,我给学

7、生提供了如下资料:黄土高原在古代曾经是美丽富饶的地方,商朝时黄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曾高达50%以上。但是,经过几千年来掠夺式的开发,大自然给予了无情的报复。现在,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地区到处是荒山秃岭、沟壑纵横,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竟成为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多的河流。通过典型的事例向学生介绍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尖锐矛盾,进而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和谐统一,环境一旦失去了平衡,威胁的将是我们的生命。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也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责任。四、通过发放《环保知识问卷》、举办环保演讲会、环保知识竞赛等,强化

8、学生的环保意识附《环保知识问卷》部分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是(D)A、吸烟滞尘B、含蓄水源C、减轻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