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隆升对春,夏季亚洲大气环流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升对春,夏季亚洲大气环流的影响

ID:32419042

大小:1.90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04

青藏高原隆升对春,夏季亚洲大气环流的影响_第1页
青藏高原隆升对春,夏季亚洲大气环流的影响_第2页
青藏高原隆升对春,夏季亚洲大气环流的影响_第3页
青藏高原隆升对春,夏季亚洲大气环流的影响_第4页
青藏高原隆升对春,夏季亚洲大气环流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藏高原隆升对春,夏季亚洲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24卷第6期高原气象Vol.24No.62005年12月PLATEAUMETEOROLOGYDecember,2005文章编号:100020534(2005)062083729青藏高原隆升对春、夏季亚洲大气环流的影响1,2,311梁潇云,刘屹岷,吴国雄(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3.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摘要:利用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R42L9,进行了有、无青藏高原大地形两种情况的10年积分,通过两个试验结果的

2、比较,研究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对春、夏亚洲大气环流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春季,青藏高原大地形对低层西风的阻挡引起了绕流,其北支气流加强了北方冷空气在高原东侧的南下;同时,作为一个弱热源,它的热力作用加强了高原南侧的南支西风气流,为华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暖湿空气。冷暖空气的交汇,加强了华南地区春季的降水。夏季,青藏高原强热源的存在,引起的低层气旋性环流,加强了青藏高原东侧的东亚夏季风,使其向北发展。盛夏,青藏高原“感热气泵(SHAP)”在南亚地区上空低层造成了负涡度和辐散异常,使南亚地区的夏季降水减少,南亚夏季风减弱;在对流层上层高原上空形成负涡源,并通过遥相关

3、加强了伊朗高压。关键词:青藏高原;亚洲大气环流中图分类号:P434文献标识码:A域模式研究了高原大地形对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1引言[11]重新强调了海陆的热力作用。吴池胜等利用有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大和最陡峭的大地形,限区域模式进行了一组不同地形高度的数值试验,平均海拔达4000m以上。通过其热力和动力作探讨了高原隆升对亚洲夏季风形成的影响。近年来用,青藏高原对高原及邻近地区乃至全球的环流系又有一些关于高原地形作用的数值试验[12~19],进[1~4]统和天气气候均有显著影响。但是高原对大气一步肯定了高原在亚洲季风发展、中亚干旱化等全的影响程度有多大,人

4、们的认识并不统一。自20球气候过程中的重要性。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利用数值模拟在这方面作了以往的研究中,要么是去除全球所有的大地形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如Man2(包括亚洲的青藏高原、北美的落基山、南极地形[5,6]abe等首先利用GCM进行了有、无地形的对比等),比较有、无地形情况下模拟结果的差异;要么试验,指出青藏高原大地形不仅直接控制着冬季西所用的模式过于简单,而且受有限区域的限制。如伯利亚高压的位置和强度,而且决定着南亚夏季风[7]果单独去掉青藏高原地形,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另的建立与发展。Prell等通过一系列GCM敏感外,已有的工

5、作模拟积分时间都不够长。例如,性试验的分析得出,地表隆升对南亚夏季风的作用[6]Hahn等利用一个11层的大气环流模式积分了比地球轨道参数、大气CO2含量及冰期—间冰期下[8]3.5模式年,而且只取后2年的结果进行分析。为边界条件变化的影响都更为重要。郭晓岚等详细了得到亚洲季风环流的平均状况,使用气候模拟多比较了各种物理因子对夏季风环流发展的相对重要性后,认为对流层下部的季风环流系统是由与海陆年积分的模拟结果可能更为合理。本文的目的是利分布相联系的非绝热加热场决定的,地形仅对它们用较高分辨率的大气环流模式进行有、无青藏高原产生次一级的作用,但若无地形作用

6、,则模拟不出的长时间积分对比试验,研究青藏高原隆起对亚洲[9,10]对流层上部的南亚高压。钱永甫等利用有限区春、夏季大气环流的影响。收稿日期:2004206215;改回日期:2005202224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创新项目(ZKCX22SW22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135020,40375022,40475027)共同资助作者简介:梁潇云(1974—),女,河北宁晋人,博士,主要从事青藏高原气象学研究.E2mail:lxysh@mail.iap.ac.cn838高原气象24卷的有、无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地形的跨年度10年2模式和试验方

7、案介绍积分,取模式结果中后8年的平均做分析。模式中本文所用的模式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海温和海冰是由AMIP提供的具有季节变化的(IAP)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多年气候平均值。在有高原试验中地形高度取实际实验室(LASG)最近发展的新版本全球大气环流谱的地形高度,称为有高原试验(下称TP试验)。无模式R42L9,该模式在水平方向为菱形截断42波,高原试验中,60°~110°E,20°~60°N范围内地形分辨率相当于2.8125经度×1.66纬度,采用σ垂高度>500m的地区取为500m,<500m的地区直坐标系,垂直方向分为9层。该

8、模式动力框架独地形保持不变,称为无高原试验(下称NTP试验)。特,引入了一个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