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训练2

高中语文基础训练2

ID:32438023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4

高中语文基础训练2_第1页
高中语文基础训练2_第2页
高中语文基础训练2_第3页
高中语文基础训练2_第4页
高中语文基础训练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基础训练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础训练2诗歌鉴赏(四)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释:凤城:京城。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

2、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1、这两首送别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都写到“水流”,简要分析他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4分)2、比较分析,请说出这两首诗最后一句在表达和抒情上各有何特点。(4分)6文言文翻译练习4.将下面的文言文中划横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选自《吕氏春秋

3、·疑似》(1)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已而群臣

4、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1]驾君车者罪至刖[2]。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3]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注释:[1]窃,私下,[2]刖,砍掉双脚的酷刑。[3]矫,假传君命。  (1)

6、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忘其口而念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金樽清酒斗十千,。,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各抱地势

7、,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山既险且秀的特色。 B. 戴升还问人家要门包,也有两吊的,也有一吊的,真正是细大不捐,积少成多,合算起来也着实不少。C. 葛非、顾俊两人配合默契,多次获得女子双打世界冠军,真是一对天作之合的双打组合。 D.一位普通市民——一位年逾六旬的老者,没有强健的体魄,却凭匹夫之勇,在一年间抓获了几十个小偷。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他作诗不存祈

8、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并且从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率真而又自然。B.不知是从何时起,报纸书刊杂志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缅怀往事的文章,慨叹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C.各地各部门都把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D.课文突出的艺术特色是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