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歌鉴赏课件.ppt

【7A文】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歌鉴赏课件.ppt

ID:32506452

大小:3.57 MB

页数:79页

时间:2019-02-09

【7A文】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1页
【7A文】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2页
【7A文】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3页
【7A文】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4页
【7A文】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7A文】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歌鉴赏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1高考新课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本考点总体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同时做出两点具体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属于“鉴赏评价”范畴。对本考点可作如下方面的理解: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三种。诗歌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等。诗歌语言与其它文学作品的语言不同,诗

2、歌语言更加凝练、简洁、含蓄并讲究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表达技巧是指诗人驾驭语言、表现思想、反映生活、创设意境、塑造形象的巧妙技能。它主要表现为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个方面。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人运用诗化的语言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政治倾向等。本考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人生哲理

3、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等。纵观近几年高考在本考点的命题情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命题范围1.时间范围:上起先秦的《诗经》下至晚清的诗歌均属考查对象,并且从往年新课标的高考试卷中有所显示,但侧重于唐宋诗词。2.体裁范围:以唐宋诗为主,唐诗宋词元曲均有考查。3.作家范围:不论诗人著名与否,不管诗作知名度高低,均纳入命题的范围,如2010年选取的著名作家有北京卷李白古体诗、江苏卷王昌龄的绝句、浙江卷王安石的五律、山东卷阮籍的古体诗、广东卷黄庭坚的词、湖南卷陆游的词等;不太著名的作家有课标全国卷江总的乐府诗、福建卷郭祥正的绝句、四川卷向子的词、重庆卷郭麟的词等等。二、命题类型1.选

4、材类型:单诗鉴赏和比较鉴赏并存,以单诗鉴赏为主,2010年,只有天津卷采取了比较鉴赏的形式。2.设题类型: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并行,以简答题为主。如2010年高考,只有福建卷运用了三种题型并行的形式,北京卷和上海卷采取了选择题和简答题并行的形式。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在本考点的命题分析,结合2011年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特对2012年高考在本考点的命题趋向作如下展望:1.题型、题量及分值,各省仍会延续自己已考查的惯例,不会有太大的变更。2.材料来源将会继续保持不限时代、以唐宋为主的态势。这与诗歌发展的历史情况一致,命题者不会着意考虑选哪个时代的材料,而会主要考虑诗

5、歌的思想性、艺术性,这样便于设题,利于考查考生的实际鉴赏能力。从体裁上看,诗、词、曲都有可能进入命题者的视野,但三者的入选率也是按这个顺序递减的。命题者会继续选择篇幅相对短小、文字比较清新、意境比较优美、思想比较健康、情感相对纯正的作品。3.试题难度不会太大。考查点主要涉及意象、意境、人物、景物、情感、思想、语言、表达技巧等。考查角度会与课本教学要求相一致,但理解难度不一定比课文大。4.立足整体把握,从小处切入设题。诗歌鉴赏题目不会笼统地要求写鉴赏文字,而总是从某一个角度、某一个方面给出具体要求,但是,思考的背景肯定还是整个作品。近年来,从具体的某一句、某一联入手考理解,从前后顺序

6、或照应的角度考构思,从古人的评价或关于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考鉴赏的命题方式较为走俏。第一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三种。因为诗歌作品的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更是含有作者“意”(情感)的形象,所以又称为“意象”。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形象。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

7、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所绘之“人”,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绘人所呈之“感”,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一)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