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热拉斯到王年一

从德热拉斯到王年一

ID:32544661

大小:84.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1

从德热拉斯到王年一_第1页
从德热拉斯到王年一_第2页
从德热拉斯到王年一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德热拉斯到王年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德热拉斯到王年一作者: 吴迪最后更新:2010-08-1212:59:10来源:南方周末【秘密书架】如果说,鲁迅教我如何做人,德热拉斯教我如何论世,那么,李泽厚则告诉我怎样做学问,王年一指示给我后半生的学术之路吴迪(启之),1951年生于北京,中国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记忆》丛刊主编。著有《中西风马牛》、《内蒙“文革”实录》、《毛泽东时代的人民电影》我读鲁迅要感谢“文革”。1966年6月,北京四中倡议废除高考,正上初二的我,坐在教室里听那喇叭里的义正辞严,心中窃喜——这回可好了。学校不上课,同学们先是跑北大、清华抄大字报,随后就是满世界串联。我的家庭出身是“职员”

2、,当不上红卫兵,加上生性孤僻,就一个人闷在家里似懂非懂地读鲁迅。看到《两地书》的时候,我萌发了一个念头:编一本鲁迅语录。于是裁了白报纸,钉成一个个本本,用牛皮纸做成封皮。上面写上四个大字“鲁迅语录”。吴迪一天晚上,正当我抄得如醉如痴的时候,上高三的大姐从外地串联回来。她虽然不是红卫兵,可比红卫兵还激进。一看桌上的那几个本本,登时柳眉倒竖,杏眼圆睁:“好哇,你不串联,不革命,躲在家里干这个!”我急了:“干这个怎么啦?”“怎么啦,革命不允许!”“凭什么不允许?”“只有毛主席才能有语录!”我们大吵,最后大姐一摔门走了。临走撂下一句:“就欠让红卫兵好好教育教育你!”大姐一走

3、,老爸吓坏了:“你姐要是告了红卫兵,怎么办?你爷爷奶奶家刚抄了……”当天夜里,我把这些本本包起来,从里屋藏到外屋,从厕所换到厨房,最后放进了装煤球的灰箱子。惴惴不安地等了几天,红卫兵没来。我又继续这个大工程。不同的是,每天都把抄好的那个本本东掖西藏。大概干到第十卷的时候,我有了一个极痛苦的发现——外屋的小书架上,竟立着一本1946年出版的《鲁迅语录》。编者宋云彬,竖排,上下两编,上海联益出版社。细细一比,我辑录的好多语录都在上面。我的积极性受到重创,抄好的本本也不再藏来藏去。三十多年后,我跟大姐说起这件事,她居然问我:“是吗?有这事?”鲁迅看完了,我就跑到文津街的北

4、图阅览室看《守常文集》、《沫若选集》,装模做样地捧读那精装的大厚本,很觉得自己有了学问。可是不论是李大钊、郭沫若,还是后来的高尔基、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雨果、罗曼·罗兰,都比不上鲁迅给我的影响。下乡插队时,跟胡风的公子张晓山成了朋友,他给我一个评价:你小子喜欢冷眼看人。如果接受美学接受的话,我很想请它就我的性格做一番解剖学的研究——在此后的几十年中,我所理解的鲁迅被我或真或假、亦正亦邪、不知不觉地贯彻到方方面面:对主流的反感,对一元化的厌恶,对辛辣简约文风的推崇,对我行我素的酷爱,以及为人处世的尖刻孤冷,滴滴点点似乎都与鲁迅有关。那是一个无书可读却值得大书特书的年代

5、,1972年,我回京探亲,去西单买书,转了半天,选了一本《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历史》。本想带回内蒙古铸锻厂细细研读,没想到,这盏“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还没点亮,就被欧洲的老牌修正主义的一本“黑书”永远地打入冷宫。这本“黑书”就是密洛凡·德热拉斯写的《新阶级》(陈逸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63)。身为铁托的战友,南联盟副总统、南共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德热拉斯在功成名就之时,以匪夷所思的勇气当上了主义的叛徒。他批斯大林,大挖其思想体系的病根。我平时借书都按时还,那一次失了信——德热拉斯那骇人听闻的思想给我洗了脑。农村的贫困,工厂的凋敝,干部的苦闷,林彪的出逃,知青的迷茫和

6、无处不在的假大空,被这本不到二百页的小书轻轻点破。我激动得发抖,恨不得生吞每一个字。整整两天,我伏案抄书,几乎又做了一本德热拉斯语录。我读鲁迅的时候,是13岁,读《新阶级》,是23岁。如果说,鲁迅告诉我做什么人的话,那么,《新阶级》则告诉我如何认识这个世界。我不参加批林批孔,不参加宣传队。除了工会组织的篮球、羽毛球和象棋比赛,所有的活动我都躲得远远的。《摘译》、《自然辩证法》、《第三帝国的兴亡》、《出类拔萃之辈》、《六次危机》、《斗争之路:米高扬回忆录》、《人世间》、《你到底要什么》、《普列汉诺夫机会主义文选》、《多雪的冬天》、《白轮船》、《落角》等当时的内部读物陪

7、伴着我。但是,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正是这本“黑书”,把我卷进一桩“现行反革命”大案之中。那案子的四名主犯是我的同班同学,首犯则是与我经常见面的“插友”。案发之初,内蒙古公安厅的同情者传出口信,我半夜扒车跑回北京求援。当我为了逃票,钻进两节车厢之间的拱形顶棚时,在灰尘、蛛网中,我不由得想起了《新阶级》中的一段话:“一个公民,经常受到他良心痛苦的压迫,唯恐自己违反了什么禁律。他总是战战兢兢,因而他必须处处表示他不是一个敌人,就好像在中世纪时,一个人必须时时表示出他对于教会的忠诚一样。”三十多年后,北大教授印红标将这个案子冠以“理论通讯”之名,写入他的博士论文《失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