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黛玉之父林如海

如何认识黛玉之父林如海

ID:32555460

大小:49.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2

如何认识黛玉之父林如海_第1页
如何认识黛玉之父林如海_第2页
如何认识黛玉之父林如海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认识黛玉之父林如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认识《红楼梦》中黛玉之父林如海几多情爱几多恨——谈林如海和贾府的关系。一部《红楼梦》,千般思量犹难尽。关于林如海和贾府千般纠葛就让人难以求解。焦点有三:一是在第57回,贾母听了,也忙说:“打出去罢。”又忙安慰说:“那不是林家的人。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没人来接他的,你放心罢。”究竟有多大仇恨让贾母出此恶言?二是在讲究孝道和血缘的封建社会,为什么林黛玉到了十一二岁才第一次到自己的外婆家,换个说法就是为什么贾敏结婚后一直到去世都没有回娘家?作为被父母宠爱有加的贾敏难道不知道孝敬自己的父母,想念自己的父母吗?三是从周朝

2、以来就有避讳习俗,到明、清时期越发严格,这正是《红楼梦》所处的时代,为什黛玉么不避外祖父的讳?作为书香门第子弟的林如海难道不知道要避讳的基本常识吗?从一我们可以看出林如海和贾府是有矛盾的,二和三的解释恐怕也只有矛盾可以支撑了。那么林如海和贾府的矛盾何来呢?贾敏和自己的家庭之间又为什么有矛盾呢?这要从林如海和贾家的地位和他和贾敏的爱情说起。《红楼梦》中对林如海有这样的记述:“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

3、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林如海有这样的家族背景,林如海考中探花后,又迁为兰台寺大夫(妙筆),钦点为巡盐御史。这里我们有必须理清探花官职的具体情况。探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功名名称。中

4、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分乡试、会试,最后是殿试,这些贡生全部再在皇宫经皇帝派大臣考一天,阅卷官将最好的试卷送给皇帝亲定名次,分三甲,中进士。一甲只三名,称“赐进士及第”,第一名为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这是最大的荣誉。二甲二三十人,称“赐进士出身”,俗称翰林。三甲一二百人,称“同进士出身”。会试殿试后,便由国家(吏部)分配工作。因此林如海虽系世禄之家而能得中探花,证明他是一个懂得进取而且非常有才华的一个人。而反观此时的贾家。贾府从宁、荣二公开始,到宝玉这一辈是第四代,公只比侯高一等。因此可以说林府不见得比贾府差到哪里

5、。但古代的世袭制度又分两种:一种是子辈直接承袭父辈的爵位,职位不会有所降低;第二种是规定袭爵的代数,子辈承袭父辈爵位时职位是代代递降的。第一种世袭制一般是皇亲国戚才能享受的。从书中来看,贾府的袭爵制是第二种,林家应该也是第二种。从递减的趋势来看此时的林家是不如贾家。但是,我们知道此时的林如海是探花,赐的是正三品(?)的大员。可以说此时的林如海职位并不低,而且“兰台寺大夫,钦点为巡盐御史”也证明着他不比贾家此时的四代递减的世袭爵位低。第七回焦大骂府中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哪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

6、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里藏’!”这些畜生不用说都是些不成器的东西,而我们综观红楼一梦,几乎在贾家找不到一个象样的男人,更不要说读书依靠自己的能力求取功名了。在封建社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得探花的林如海看到贾家的这些“畜生”们会是什么心理呢?可以肯定的说有鄙视,甚至是厌恶,我们完全可以从《红楼梦》中林黛玉“清高自许、目无下尘”的脾性中有所感受,她也很可能是继承了父亲的某些秉性。而此时的贾家呢?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由于他们的世袭爵位比林家高一等,

7、钟鸣鼎食之家的先天跋扈和高傲也使得他们可能看不起几代单传而又爵位低下的林如海。这样二者心理的基本矛盾就出现了,也是基于此,才会产生一系列的其他矛盾。这里最关键的就是,既然两家互相看不起,甚至是鄙视,为什么贾敏还能够和林如海结合呢?我们还是来看贾敏这个人物。她是贾母的唯一的女儿,贾母对她疼爱有加。贾母的生活原型是康熙朝苏州织造的李煦的一个妹妹。她嫁给了康熙朝江宁织造曹寅。曹寅死后,儿子曹颙接着当这个江宁织造,。可是不几年,曹颙也死了。康熙就让李煦到曹寅的侄子里面选一个过继给李氏,接着当江宁织造。李煦就给康熙上了奏折

8、,推荐了曹頫。曹頫就是《红楼梦》里贾政的原型。小说里说贾母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贾赦,可是贾赦跟贾母不住在一起。这不但是贵族家庭的一个怪现象,就是在封建社会的普通家庭里也是很离谱的。贾母却跑到荣国府隔壁另外一个黑油大门的院子里和贾政和王夫人一起去住。这是曹雪芹“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因为在生活的真实当中,李氏的丈夫和亲儿子都死了,过继来一个儿子带着儿媳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