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两种类型学生心理问题的探究和策略

对两种类型学生心理问题的探究和策略

ID:32556836

大小:65.8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2

对两种类型学生心理问题的探究和策略_第1页
对两种类型学生心理问题的探究和策略_第2页
对两种类型学生心理问题的探究和策略_第3页
对两种类型学生心理问题的探究和策略_第4页
对两种类型学生心理问题的探究和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两种类型学生心理问题的探究和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心理问题的探究和策略五常市长山乡中学宣立志时代在迅猛发展,迫切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新观念。提高业务素质,把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摆在日常工作的首位,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络,调整对策,抓住时机,赢得这场挑战的胜利,认清和抓准各种不同学生的心理表现,特别是重新审视优等生和后进生两种类型学生的心里问题,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适应世界发展的需要。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认真总结了对优等生和后进生心理问题探究及策略的结果。一、当代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希望与苦恼走上讲台,坐在我们面前的几乎是青一色的独生子女,他们聪明活泼,伶俐可爱,他

2、们家庭富裕。学生的活动范围及时间安排为三点一线,家庭----学校-------家庭,他们的生活内容:起床——早餐----学校读书---中餐---午休----学校读书----晚餐---休息----晚修----睡觉。在国家规定的休息日还明里暗里补课,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为零,家务劳动几乎为零,不是被家长强迫去弹琴,学书法,就是被迫去学绘画或在家看书,家务劳动每天干8分钟。问他们现在渴望什么?“玩,礼拜天睡个懒觉”;最苦恼什么?“没什么好吃的”;追求什么?“考上重点高中”。初一学生最苦恼的是:父母不准自己外出与小朋友玩,又不陪自己玩,也不准打游戏机或看小人书。这

3、样是中学生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优美,物质条件优越,但应试教育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也压得家长喘不过气来,(教育部门考试排名次)。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盲目超前教育,是孩子苦不堪言。若孩子成绩不好,校领导,家长就责怪教师,教师责怪学生。最后校领导、家长和教师形成统一战线,三者联合起来对付孩子,强大的高压圈,又怎能使学生“开心颜”。如此身心憔悴而满脸痛苦的孩子,综合能力又怎能有创造力。二、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心理特征在上述物质条件、文化氛围中生活的学生,其理想、观念、价值取向与父辈有着天壤之别,他们得到许多,也失去了许多;得到的是物质享受、社会和学校

4、的关爱、家庭的呵护;失去的是意志、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两相比较,失大于得。其心理共性表述如下:他们的活泼、聪明、灵秀、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善于思考,反应灵敏,敢于发问,对事喜欢寻根究底;表现欲强,想象力丰富,接受事物快;讲究卫生,讲文明,讲礼貌;身体、心理发展快,身体素质较好。但我们有不难看到他们的后天的严重缺陷;(1)缺乏自理能力,对家长过分依赖,不会煮饭炒菜的占82%,不会洗衣服的占56%,不敢独自一人在家睡觉的占48%。(2)自私自利,任性孤傲,排斥他人,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3)怕苦、怕累、怕困难不敢一人出门独立

5、办事。(4)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薄弱,遇到一点挫折就发脾气,甚至有的以出走来威胁家长和老师。(5)比阔气,虚荣心强,感情脆弱。我们心目中的“好学生”,就是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他们除具备中学生的共性外,还具有:(1)只顾自己成绩好,看不起学习成绩差的,对超过自己的同学嫉妒、挖苦、打击。(2)只爱听表扬,经不起批评,抗挫折能力差,(3)虚荣心随年龄的增大,他们变得寡言少语,上课怕答错题不敢举手发言,出现焦虑的心态,性格孤僻,胆怯,心胸欠宽广。(4)个人感情,个人秘密不愿向他人吐露,不相信他人。(5)自高自大,有了成绩认为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而看不到他人的作

6、用,考上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对学校、老师同学感情冷淡。所谓的差生,就是我们心目中的成绩差,不驯服的学生。我们往往只看到他们的缺点;自由傲慢,爱玩,不诚实,懒惰,不合群,狂放不羁,有的还当堂顶撞老师,上课不听讲,不守纪律,常常不做作业;对教师讲的话常常表示怀疑,情绪不稳定,易于激动;学习生活无明确目标,但他们的优点常常被人忽视,其优秀的品性表现为:(1)守信、说话算数,答应的事一定做好。(2)善于逆向思维,敢闯,敢说,敢恨、敢爱,敢为,没有后顾之忧。(3)动手能力强,别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事,他们往往能想到,做到。学校展览的新颖别致的手工作品出自他们之手

7、。(4)爱好体育活动,身体素质较好,心理承受能力强。(5)感情真挚,考上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后,不忘记老师和同学的友谊。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好学生。差学生!哪个更优?那个更?三、探究与策略简单地用“好”和“坏”来评判学生,确实欠妥。如果把事情说穿了,我们所谓的好学生就是能言听计从,为学校、班级争光的学生;差生就是拖了学校的后腿,使学校或班级成绩排名落伍,影响教师评先、评优和晋级的学生。这种观念是套在教育工作者脖子上得一条绳索,是不能正确贯彻素质教育方针的根本原因,也是教改步伐缓慢的症结所在。学生不了解社会,老师不了解学生,诸多矛盾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形成深深的代

8、沟,我们必须做出冷静的、全面的、科学的,公平的评价。若把学生的“优”和“劣”放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